她是中国十大女富豪之一,多次被胡润女富豪榜评为中国女首富,媒体则更直白的称她为“全球最牛白手起家女首富”。
不过相较于这个称呼,陈丽华更加喜欢“紫檀女王”的称号,从在文革的动荡中埋老家具到斥上亿巨资建造中国紫檀博物馆和老北京城门楼,她说,一生最大的投资是对“活着的国宝”——传统紫檀雕刻技艺的拯救。
如此传奇的人物,拥有怎样的一段传奇人生呢?
— 1 —
传奇发家史
陈丽华1941年出生,祖上是满清八旗之一的正黄旗人,幼小的时候靠着祖上传下来的家业,家境还算富足,从小便在北京颐和园长大。后由于家穷,陈丽华读到高中便辍学。
▲陈丽华
改革开放后陈丽华做起家具修复的生意,由于生意很好,她很快成立了自己的家具厂。
1982年,陈丽华移居香港,她用从事家具生意赚得的钱购置了12栋别墅,低价买进高价出手,几个回合下来,便积累了相当可观的创业资本,并在香港成立了富华国际。
进入90年代,金融风暴席卷亚洲。陈丽华却感觉像预测到一样,早已做好了回到祖国北京发展的战略转移。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故乡老北京情结使然,作为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对北京的感情非常深厚;
另一个是当时国内改革开放政策好,各种制度各种条件都比较规范,对侨商来京投资的环境也相对比较完善。
对归乡建业的渴望和准确把握国家经济政策的方向,让陈丽华义无反顾回到祖国北京,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对陈丽华而言几乎毫发无损。
▲陈丽华和迟重瑞
1989年到北京,陈丽华首度出手就气势不凡,拿到了北京紫禁城前、东长安大街上的最精华地块,她规划建成当年北京市最顶级的大楼,也就是后来的“长安俱乐部”。
▲陈丽华与儿子赵勇
这个地皮就在紫禁城的旁边、北京大饭店的对面,比后来李嘉诚拿到的东方广场还靠近天安门。
长安俱乐部在当时是中国大陆第一家顶级会所,吸引了大批知名人士和富商巨贾,包括李嘉诚、霍英东、郑裕彤等著名企业家都是其会员。直至今天,在京城,长安俱乐部仍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继长安俱乐部之后,陈丽华在王府井周边陆续拿到了一系列令人艳羡的黄金地段,几年时间里先后投资5亿元兴建了丽苑公寓,总投资20亿元建设了利山大厦,在东部边缘集团建造了56万平方米的富华园小区。
虽然拥有众多令人称羡的地皮,但陈丽华表示,其对北京影响最大的投资是金宝街。
▲金宝街
如今,这条不足千米的金宝街已出现于北京古城中心,在广告片里被称为“高端商业街”,甚至与纽约第五大道、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等相提并论。
值得玩味的是,10多年来,陈丽华接揽的地产项目个顶个都是寸土寸金的金贵地段,个中玄机谁人能参破?
— 2 —
地产反哺紫檀
▲陈丽华
人称“投资型女企业家”的陈丽华一向以步步为营、稳健投资著称,在投资地产大获成功身价煊赫之后,她将经营地产赚得的钱财大半投向了紫檀的收集和制作,并将其作为一项不计成本、无视回报的投资。
▲紫檀雕天坛祈年殿
对这项她自称是生平最大“投资”的事业,陈丽华不要回报,但却目标明确,要以此献力于对“活的国宝”——传统文化技艺的拯救。
1999年国庆前夕,陈丽华斥资2亿元建造了国内第一家“国”字头私人博物馆——中国紫檀博物馆。
▲中国紫檀博物馆
她不惜耗费巨资、几乎买空了东南亚名贵的紫檀木、延请名匠、苦心孤诣打造着自己的紫檀王国。
▲中国紫檀博物馆内景
这其中包括自己收藏的300余件明清家具外,其他2000余件都是20多年来在她自己的工厂生产出来的珍稀紫檀精品。
▲黄花梨交椅
▲紫檀宝座
▲嵌螺钿云石罗汉床
在紫檀博物馆里我们能看到按1:5比例制作的高3米的紫檀故宫角楼,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榫卯密合,瓦光柱圆,精致无双,总重十几吨。
▲紫檀角楼模型
▲紫檀角楼内部的细节表现
▲紫檀角楼细节
陈丽华坦言,这个博物馆比她经手的任何一个地产项目都“费钱”.
如果说她以往从事的产业是钱生钱行业,而紫檀博物馆的建立不仅没带来经济收益,反而“是件费钱的事”。
但她依然乐此不疲,在她眼中,用钱做有价值的事,这才是财富的意义所在。
我是用地产上赚来的钱料理这个博物馆。人们都把财富和高科技相提并论,我倒以为我的这些宫廷工艺的紫檀丝毫不比外国的高科技逊色!
▲飞云楼紫檀模型
作为紫檀文化的传播者,陈丽华不仅在国内普及紫檀文化、教授紫檀器物雕刻,还携馆藏珍品远赴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巡展。
做别人没有的、世上无双的。别人都看重外国的高科技,我要做外国人看重的中国玩意儿。
展览只是一个手段,最重要的是通过博物馆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明清宫廷家具制作工艺,了解紫檀文化,民族的东西不能丢。
▲一堂摆设是典型清式风格的陈设,严格按照儒家礼制左右对称布置
▲紫檀月洞门架子床(据故宫明式)喜房
陈丽华先后向北京故宫博物院、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史密森学会、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和法国国立香博堡博物馆等赠送紫檀重器,以作永久收藏,受到包括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内的多国元首与政要好评。
▲2017年著名古建筑天坛祈年殿制作模型捐赠收藏仪式在国家博物馆举行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向陈丽华馆长颁发收藏证书
陈丽华至今还记得海外观众对紫檀艺术的惊叹与赞赏: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紫檀艺术更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珍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让我感动,激励我把檀雕技艺发扬光大。
— 3 —
从未卖出一件
因为是满族后裔、正黄旗世家,祖上留下了很多紫檀木家具。“文化大革命”时,陈丽华不得已将家中的紫檀家具上缴了一部分,拆掉了一部分,其余的实在不忍割爱,便埋在了土里。
“四人帮”得到粉碎后,见年景渐渐踏实了,陈丽华才把地里埋的东西挖了出来,挖的时候也挺害怕,因为埋了那么多年,很担心家具被腐蚀或者出现其他损坏。
▲陈丽华家祖传紫檀制大衣柜
可她惊奇地发现,这些紫檀家具竟然丝毫没有损坏,刻的图案一点儿变化都没有,那一刻陈丽华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之后她开始了古旧家具修缮,开办紫檀艺术制造厂。从不懂到精通,这期间的酸甜苦辣,或许只有她自己知道。
然而,一个最大的问题却困扰着她。陈丽华知道,紫檀是备受皇室喜爱的,中国清末已几乎用光。哪里还能找到紫檀的产地?
当查到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雨林地区适宜紫檀生长,陈丽华近乎惊喜和“痴狂”。1978年到1983年,五年间,陈丽华八下印度、东南亚,风餐露宿,历经千难万险。
▲黄花梨原木 紫檀原木
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穿行于野兽出没、蟒蛇肆虐的原始森林,有一次突遭热带毒蜂袭击,被铺天盖地的蜂群追赶,幸亏及时找到掩体才避过灾难。
但她并没有停止追求,和家人商议后,她决定用紫檀雕刻艺术品,建立紫檀博物馆,将紫檀艺术发扬光大。
如今,紫檀宫里摆满了她和员工用汗水铸就的作品。20年过去,从未卖过一件。
▲紫檀博物馆内景
海内外无数社会名流、商贾巨子参观过北京京通快速路旁的中国紫檀博物馆,无不为美妙典雅的紫檀藏品赞不绝口,情愿出高价收买,都被陈丽华一口拒绝。
▲紫檀博物馆内景
因为“吝啬”,陈丽华得罪了不少商界朋友,对此她有自己的想法:
既然我有能力恢复紫檀国粹,就要传承下去。
紫檀雕艺相当讲究,做一件成品需要耗时一到数年,其中工艺乃现代科技无法替代,紫檀艺术品卖一件,少一件,我怎么舍得?
— 4 —
第一位走进故宫仓库的女性
也正是这三位把她真正带进了“紫檀”这个大门。
▲陈丽华与王世襄(左)、朱家溍(右)
专家们在看完她的紫檀作品后感慨道:
藏龙卧虎之地啊!
问及为何要做这么多紫檀作品,是要卖吗?陈丽华说,已经做了9年了,从来没卖过一件紫檀。专家说,既然没卖过,我就让你把故宫的东西做出来。
▲陈丽华和朱家溍
从那天起陈丽华开始到故宫去,故宫仓库的大门从没有这样对一个女性开放过。
专家们不仅拿出故宫乾清宫金銮宝座和屏风、故宫角楼等诸多珍品的图纸,还带来了故宫的专家,指导帮助陈丽华的工匠们制作以故宫原件为蓝本的紫檀精品。
▲乾清宫金銮宝座和屏风
▲千秋亭
▲万春亭
虽然也感到脏和累,但陈丽华觉得她把民族文化学出来了,感觉自己上了一课。中国紫檀博物馆自1999年开馆至今已经将近二十年了。
很多观众前来参观时,都会被紫檀作品的精妙所震撼,好奇博物馆里的紫檀是否上油上蜡。
▲一堂紫檀家具书房陈设
紫檀博物馆里的紫檀并没有上过油,是按照老的方法烫蜡。故宫的紫檀家具都是这样做出来的,到现在已经几百年了,用手一擦还是亮的。
▲紫檀宝座屏风
紫檀博物馆目前共展出了999件仿照故宫原物制作而成的家具,而二十几年间,仿制故宫原件的紫檀工艺品已达上万件。
我认为今天紫檀博物馆不是我的,是故宫的。没有故宫,就没有紫檀博物馆的今天。
▲紫檀宝座屏风
2011年,中国紫檀博物馆申报的木雕(紫檀雕刻)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丽华女士本人也被评选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陈丽华
和众多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人一道,跻身大国工匠的光荣行列。这是一个被陈丽华女士永生铭记的时刻,每每回想起来都充满激动的感情。
也因为这种感动,让陈丽华愿意为木雕艺术事业贡献一切。
— 5 —
陈丽华的城门梦
关于北京的城门,曾有一句顺口溜:
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
其中“内九外七皇城四”形容的便是老北京城的规制,指的是内城九门,外城七门以及皇城四门。
▲清乾隆十五年北京城图
随着岁月的流逝,老北京城的记忆在人们的视线中逐渐远去,而凝结了中国传统建筑技艺之美的古城门亦成了一种乡愁,更是老一辈人心中割舍不去的梦。
▲崇文门城楼老照片(20世纪20年代)
▲宣武门城楼老照片(20世纪20年代)
2008年,陈丽华萌生了要把老北京城“内九外七”十六座城门用紫檀雕刻出来的想法。
陈丽华坦言,现在的年轻人大都没见过老城门楼,因此用紫檀重塑老北京城门楼是自己一直以来的心愿。
▲紫檀及阴沉木制外城左安门城楼
可复建老城门的想法在最初实施时就遭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由于城门图纸的缺失,陈丽华的团队除了求助于政府文物部门的支持,还积极从海内外各种渠道寻找散落的城门照片。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考察紫檀阴沉木老城门楼之“正阳门”
2010年,她亲自领衔,组织了由专家学者和百余名能工巧匠参与的制作团队,投入巨资,正式启动了复制老北京城门楼的工程。那一年,她69岁。
▲陈丽华女士研究城墙砖工艺
这之后的八年时间,陈丽华将所有精力全部投入在了城门复建这项工程上。
她亲自上阵,率领团队夜以继日地精雕细琢,时常忙碌到深夜,因为有些工作需要跪在地上完成,陈丽华的膝盖时常流血受伤。
▲左图:陈丽华女士与工作人员共同研究城门的图纸数据;右图:陈丽华女士与刘大可、阎崇年、胡德生研究永定门斗拱
无数个日日夜夜,陈丽华和百多名团队成员一起,最终以1∶10的比例,将老北京“内九外七”共计16座紫檀及阴沉木制城门全部制作完成。
这16座城门没用一根钉子,仅用木建筑的榫卯技术,把大小不过寸许的上千万块零部件严丝合缝对接,还破解并复原了古代城门建设的神秘千斤闸。
▲紫檀及阴沉木制正阳门闸楼内的千斤闸
每一座单列出来,都是一处风景,如果集中安置需要相当开阔的空间。
▲紫檀及阴沉木制安定门瓮城内的真武庙全景
▲紫檀制清代防御火炮
▲紫檀及阴沉木制正阳门箭楼内一二三层实景
▲紫檀及阴沉木制正阳门闸楼内的千斤闸
在完成了一件件精美的大型艺术品的同时,陈丽华团队也取得了一项项城市规划和城防建筑研究的学术成果,同时为后代留下了完整的北京城门、城墙图纸和技术资料。
▲故宫出版社出版的《陈丽华的城门梦》
为了减少误差,解决掉翼角的冲翘、瓦面的囊度等曲面,屋脊兽头、套兽和小兽等制作精度要求较高的部分,陈丽华甚至引入了计算机辅助的方法。
在墙体的搭建方面,所有的阴沉木切成小块,一块块按照老城墙的传统垒砌方式,下宽上窄的一层层垒就,以保证墙体夯实牢靠。
▲阴沉木制朝阳门城墙局部及垛口
▲紫檀及阴沉木制朝阳门箭楼翼角
▲阴沉木制翘飞戗脊戗兽套兽走兽(小跑)
紫檀博物馆的创建尽管耗费巨资,但陈丽华为了让自己遥远的诗和远方可以生根发芽,为了让中国传统文化和技艺得以传承,她竭尽全力!这是属于一个企业家的社会担当!
当然,这一切离不开自己家人的支持。
— 6 —
甜蜜爱情成就紫檀事业
说起陈丽华,必然离不开迟重瑞。
▲迟重瑞
86版《西游记》播出后,陈丽华看了非常喜欢,恰巧她又是一位京剧迷,1988年的一个冬天,她来到中国京剧院唱戏,遇见了迟重瑞。
▲迟重瑞《西游记》剧照
陈丽华对迟重瑞几乎是一见钟情,但当时除了年纪比迟重瑞大11岁,陈丽华还离过婚,身边还带着3个孩子,两人在一起的时候,迟重瑞特别怕别人发现,总是提心吊胆。
陈丽华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迟重瑞喃喃半天,说出了心里话:
咱俩的事,剧院里已经风传开了,有人说我傍大款,有人说我吃软食儿,难听极了。
陈丽华心里很难过,过了没多久,陈丽华提出结婚,她认为:只有登记结婚了,才能使那些谣言不攻自破。
▲迟重瑞和陈丽华
于是两人于1990年喜结连理并移居香港,那年陈丽华49岁,迟重瑞38岁,结婚后,迟重瑞就推掉了一切社会活动和演艺工作,和陈丽华一起移居香港。
▲迟重瑞陈丽华结婚照
在迟重瑞眼中,陈丽华的事业就是自己的事业,陈丽华的事业就是自己的归宿。
在他近10年的生意道路上,最辉煌的要数帮助夫人在北京创办中国紫檀博物馆。
▲迟重瑞
从博物馆设计图纸的审定到檀木原料的采购等等,迟重瑞和陈丽华都亲力亲为。
而在日常生活中,迟重瑞对陈丽华的称呼有两种,一种是董事长,一种是陈丽华女士。
迟重瑞曾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
也有很多人都问我,跟陈丽华在一起,她那么强势,那么能干,年龄又比你大,你有压力吗?而我确实没有感觉到压力。
从1990年结婚到现在,我们在一起20多年了,我们甚至都不觉得有这么长时间了。
我们经常在一起感叹: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我想首先是因为我们的感情没有发生任何问题,另外我们本身都有事业心,都在整天忙碌着,所以感觉时间过得很快。
陈丽华对丈夫是这样评价的:
迟先生这个人特别好,不虚伪,说话也是慢条斯理,我管他叫“迟到”。
他这辈子净迟到,上小学的时候就老迟到,到《西游记》剧组也是迟到,到上海戏剧学院都28岁了,38岁认识我才和我结婚,所以‘迟到’就成了迟先生的绰号。
▲迟重瑞和陈丽华
对曾经有过的辉煌与荣誉、大起与大落,他们都看得很淡。如今两人已经一起携手走过了28年,也给当年那些并不看好这段婚姻的人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 7 —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1999年5月29日,美国最大的私立艺术院校——萨凡那艺术设计学院因为陈丽华在传承中国传统紫檀文化方面的特殊贡献,将其年度荣誉人文博士学位授予了她。
美国国家妇女博物馆更授予陈丽华“国际文化领袖奖”,美国首都华盛顿市政厅将2005年9月19日定为“陈丽华博士日”。
▲华盛顿市市长安东尼•威廉姆斯亲自签发证书,宣布2005年9月19日这一天定为华盛顿市的“陈丽华博士日”,图为美国国家妇女博物馆创始人霍拉黛女士向陈丽华馆长颁发证书
▲美国国家妇女博物馆创始人霍拉黛女士亲自将“国际文化领袖奖”授予了陈丽华女士
2011年和2012年,陈丽华连续两年入选了《福布斯》“全球最具影响力百名女性”;并于2012年荣膺美国《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百人榜”。
▲陈丽华
作为一个商人,陈丽华坦言:
赚钱当然是重要的,但是赚钱不是一切。尤其是有了钱以后应该把它花在最需要的地方,让钱来自社会,用于社会。
所以,多年来她一直坚守着“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她第一时间通过全国政协向灾区捐赠200万人民币,随后又通过各种渠道向灾区捐赠了价值近千万元的棉被毛毯。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她又率先捐款捐物250万元。陈丽华说,“乐善好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这些善举能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
“小善为民,大善为国”。除了救助弱势,施善百姓的小善外,陈丽华也在保护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国,努力做“大善”。
作为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水立方”是由来自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十多万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共同捐款修建,陈丽华也参与其中。
▲陈丽华
关于紫檀事业和公益慈善的关系,她这么说:
其实,公益的范畴很大,做慈善,做文化传承,这都是公益活动。
就像我现在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紫檀工艺的传承上面一样,我做的时候从没想回报,我想老祖宗的东西你不去继承的话它就会丢失,丢失了以后你再想拿起来,困难得多大。
我想我有这个能力,我就想尽自己的力量去保护这些东西。富华集团也一直秉承文化是半步,慈善是半步,两者结合才是富华集团自己的步伐。
我们梦想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这既是对民族的情感和国家使命的诠释,也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这种梦想无疑是美丽的。
回头看陈丽华所做的一切,无论是将来用紫檀复制城门楼,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还是继续为国内的各种慈善事业献上自己的拳拳之心,都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
因为,她说自己将永远记住邓颖超生前对她的赞扬和鼓励:
爱国,多为国家做好事!
- END -
【提示】正大新闻版权归属正大所有,如有转载,请说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