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邮箱登录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 【精品赏析】稀世名砚
  • 正大拍卖2015-10-27

      端砚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共称中国四大名砚。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好的端砚,无论是酷暑,或是严冬,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
端砚的所有价值,都根植于研墨、发墨这个实用的根本,附着于写字、画画这个用砚的过程,否则就是石雕,就不是端砚了。其次,端砚的风骨来自于文人的风骨。中国历代文人的清高、飘逸之风早已附着于端砚的收藏品位,气韵重于技艺,品位高于器形,不能简单以端砚的石眼多寡、砚石大小、雕工繁简来衡量端砚的品位。历次高端拍卖,能拍出天价的端砚都是文人至爱的神品,而不是高大全的巨制。


清乾隆•御铭仿宋欹器端砚
说明:此砚仿青铜器形,呈长方形,造型规整,通体描漆,周缘阳刻回纹。以欹器为墨池,耐人寻味。如覆手铭文所记,欹器“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喻示着“满招损,谦受益,戒盈持满”的道理。清朝皇帝常将欹器设于紫禁城,目的就在于提醒自己取中庸之道,适可而止,以利自己的统治。器身阴刻铭文:宋欹砚。孔子观于周太庙,有欹器焉,孔子问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对曰:盖为右座之器。孔子曰:吾闻右座之器,满则覆,虚则欹,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而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孔子喟然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髙而能下,满而能虚,富而能俭,贵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辨而能讷,博而能浅,明而能闇,是谓之损而不极,能行此道,惟至德者及之。易曰:不损而益之,故损自损,而终故益。乾隆御题。 印文:干 隆。配红木砚盒。
出版:《古砚》第十八卷,第八砚,东京精华堂出版,1972年。
名人砚以及相关的故事,是附加于端砚身上的重要收藏价值。历史上的名砚,大约有名石成砚、名人制砚、名人铭砚、名人用砚、名人藏砚五种,都是保值升值的重要因素。史上名人雅士爱端砚、用端砚、藏端砚的传说很多。武则天常以端砚作为赏赐之物赠与大臣,包括狄仁杰在内的臣子们多有受到馈赠。后世米芾、苏东坡、周敦颐等文人雅士皆有鉴藏端砚美传,现代的毛泽东、朱德、习仲勋、郭沫若、赵朴初、齐白石、吴昌硕等人都有鉴藏端砚或者亲往端州鉴赏端砚。这些传说,使到端砚的鉴藏价值与日俱增,卖价一路走高。尤其是一些名人、名石制砚或名人铭砚、用砚,则因与主人的名气相关,价值成倍增长。曾今,有的文人砚甚至拍卖到上千万之高价


黄宾虹藏杉木纹七星太史砚
说明:端砚作抄手式,形制规整。浅开砚堂,窄池,阔边,质朴大气。砚侧题记铭文,刀工遒劲。砚背抄手内有长短不一七星眼柱。配红木天地盒。
此砚原系平等阁主人狄平子所藏,乃宋代老坑七星抄手端砚,后黄宾虹以重金购得,狄平子遂于砚右致以铭文,“宾翁精鉴赏富收藏”“今更以古砚相佐自乐其志殊不多得”“乙酉元宵”等。黄宾虹于侧再刻铭文指出“此当亥而非酉疑为笔者有误”。黄宾虹非常喜爱此砚,于左刻记铭文“余以重金购得”“乙亥秋日潭滨叟”等,并赐名此砚杉木纹七星太史砚。
注:狄葆贤(1873—1941),近代诗人,文学批评家。字楚青、楚卿,号平子、平等阁主人。江苏溧阳人。 幼随父学耕,生长江西,后居沪。擅诗文、书、画。家富收藏,精鉴别。 
黄宾虹(1865 年1月27日——1955 年3月25日),原籍安徽省徽州(今黄山市)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近现代著名画家、学者。 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
一种藏品,要从收藏品发展到时尚收藏品,一般必须具有四大支撑。一是鉴藏文化的普及性,有一套广为传播的讲究;二是制作工艺的高端性,在同侪中独具一格;三是原材料的稀缺性,稀缺而不断绝;四是鉴藏市场的发展性,入市门槛不高,但增值前景可期。这几方面,端砚都不同程度具备。 


清•李鸿章自用梅桩形端砚
说明:砚为端溪佳石所制,随形,石色灰紫,质地坚润,砚堂有整片鱼脑冻,环以火捺,并有点点青花,。砚台老成厚重,古拙素雅,作者因材施艺作梅桩形制,古意盎然。砚首透雕一枝寒梅伸展而出,迎风傲放,仙风道骨,占尽风情。砚背亦琢梅花一株拔地而出,虽虬曲弯转却不没其骨,煞是动人。砚配嵌银丝高浮雕紫檀木天地盖,极为考究,砚盖阴刻铭文:墨沁春暖饮香多。印文:一片心。李鸿章向有砚癖,此砚即为其所用之物,极其难得。配红木砚盒。
刊载:《中国收藏》2014年第九期,P49。
注:李鸿章(1823~1901),字子黻,一字渐甫,号少荃、仪叟,室名小沧浪亭,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授编修。累官两江、湖广、两粤、直隶各地督抚,北洋大臣、太子太傅、大学士。工书法,奏章与恩师曾国藩有双璧之誉,为近代洋务运动实际领导人之一。
端砚最初纯粹是书写的工具,并非一早就成为收藏品。因端砚发墨殊快、研墨不滞、出墨细滑、墨不损毫,深得书写者喜爱,“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唐·李肇《唐国史补》)。到了唐中叶,相传一老砚工得到神启,开始在砚台上精刻各种祥禽瑞兽纹饰,端砚也就逐渐从实用品演变成工艺品。此后,岭南人独特的工艺文化赋予了端砚雕琢精妙神逸的风格,加上端砚石质坚实细腻、石品变幻丰富、石材稀罕珍贵,更彰显端砚珍贵,于是官贵墨客、商贾达人争相收藏,端砚鉴藏才蔚然成风。到后来,“家财万贯,端砚一方”的美誉也不胫而走。


提示】正大新闻版权归属正大所有,如有转载,请说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