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邮箱登录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 乾隆与紫光阁跨越百年的深情故事
  • 正大拍卖2018-04-16

乾隆与紫光阁跨越百年的深情故事




文 | 明清家具研习社

唐代《艺文类聚》载:

皇穹垂象,以示帝王;

紫微之则,弘诞弥光。


天上帝王所居的紫微星座,就是世上皇帝所居的皇宫,紫微星的光芒是无边无际的。明清两代帝王居住的皇宫叫紫禁城,当为正中,而太液池畔的这座楼阁命名为紫光阁,也就表明了它与皇宫的特殊关系。


乾隆御题紫光阁匾额


紫光阁始建于明代后期的正德年间。起初,这里仅是一个四方的平台,作为皇帝检阅武士骑射的场地。后来,废掉平台建成楼阁,命名为紫光阁

 

英军官Major-General Sir Ivor Philipps拍摄相册辑


到了清朝,高大宏伟的紫光阁,成为皇帝举行武殿试的特殊考场,凡遇武科殿试之年,在十月二十日前后,皇帝都要亲临紫光阁大幄,对考生进行马射、步射、开弓、舞刀、掇石等项目的考试,录取的第一名就叫武状元


《圣祖实录》:康熙三十年十月初五在紫光阁举行武科殿试


雍正五年十一月十九日,在紫光阁举行武科殿试考试


当然,谈到紫光阁,应该说乾隆与它的关系最密切了。下面就说说乾隆是如何对紫光阁精心设计和巧妙使用的。

 


— 1 —

“十全武功”的展厅


乾隆时期,西征南讨,国运达到巅峰,紫光阁的地位也随着乾隆的“十全武功”而愈加显赫起来。


PS:所谓“十全武功”,是指两次平定准噶尔,一次平定回部,两次征服大小金川,一次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一次征伐缅甸,一次征伐安南,以及廓尔喀两次受降。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当西征大军凯旋归来时,乾隆决定重新修葺紫光阁,仿照汉代的云台和唐代的凌烟阁,建立功臣阁,悬挂功臣像,以表彰战绩显赫的功臣。

 

乾隆这次大规模地修缮紫光阁,用了大约一年的时间,根据内务府黄册记载,共花掉白银65592两。


乾隆二十五年关于修建紫光阁所用银两的奏销档


修缮后的紫光阁,体量宏伟高大,阁面阔7间,前抱厦面阔5间,是两层重檐楼阁。


 

阁前有宽敞的平台400多平方米,白石栏子,雕龙望柱,更衬托着楼阁的雄伟。阁的后面建有武成殿,并以抄手廊与紫光阁相联结,形成了一个典雅、肃穆的封闭院落。紫光阁的这一格局,一直保存到今天。


紫光阁(1922年)


紫光阁修缮完毕,乾隆于二十六年(1761年)正月初二举行了盛大的筵宴,参加者有西征功臣等107


▲《高宗实录》:乾隆二十六年正月初二日,紫光阁落成,赐宴西征功臣


同日,乾隆还在紫光阁设茶宴,以紫光阁的落成赐宴为题联句,乾隆和群臣吟诗联句,其乐融融。有一幅题为《紫光阁赐宴图》的清宫画,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这次典礼的场景。


《紫光阁赐宴图》卷,清,姚文瀚绘,绢本,设色,纵45.7cm,横486.5cm。


《紫光阁赐宴图》卷(局部)


乾隆为宣扬西征武功,对修葺后的紫光阁如何陈设布置作了精心安排。对平定准噶尔、平定回部的各次战役,乾隆不仅绘成多幅战图,而且把这几次战役中的有功之臣100人画成图像,陈列于阁中,并亲自为其中勋绩特别显著者50人撰写赞文,另外的50人由朝中儒臣拟写赞文。




《紫光阁赐宴图》卷(局部)


乾隆在赞文前作序说:


“兹者事定功成,写诸功臣像于紫光阁,朕亲御丹铅,各系以赞。不过誉,不尚藻,惟就诸臣实事录之。”

 

乾隆对绘制战图及功臣像十分重视,亲自指定画师,哪些画师画头像,哪些画师画衣纹着色,都规定得十分具体。


乾隆下大工夫,把西征功臣一一画像挂在紫光阁,这既是表彰西征将士的业绩,也是激励后世之举,同时更是为炫耀他自己毅然做出西征决策而取得的显赫武功。


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 - 平定西域前五十功臣


乾隆还把有关西征的全部御制诗,勒石刻于紫光阁武成殿的回廊壁间。大小均匀的35块刻石,共刻有乾隆的220多首诗


从乾隆的诗,特别是诗注中,可以看出西征用兵的始末。乾隆并且把紫光阁内的这些诗刻拓本,分别赏赐给各省的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以宣扬西征的业绩。


不仅如此,乾隆还命令把西征将士的得胜灵符和俘获的军器也藏于紫光阁的楼上,其中大多是甲胄、鞍辔、弓箭、撒袋之类。每件军器上,都写上所获将士的姓名,以志永久。


▲紫光阁位于西北岸 前出报厦 月台 存放乾隆时代的功臣像


屈指算来,乾隆在紫光阁悬挂功臣画像前前后后共有4批280。除了两次平定准噶尔、一次平定回部这三次西征的100名功臣外,乾隆四十一年(176年)又将紫光阁抱厦拓宽,陈列两次平定金川的战图,并依照西征之例,又为平定大小金川的100个功臣画像,也挂在紫光阁。


鄂克什图舍图克则恩巴图鲁雅满塔尔 - 平定金川后五十功臣, 平定金川后五十功臣列第46位 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民俗学分馆收藏

 

以后,又有平定台湾功臣50人廓尔喀两次受降功臣30的画像进入紫光阁。这样看来,乾隆的“十全武功”竟有八次战役绘制战图和画功臣像,全部收藏在紫光阁。从清朝后期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的陈设档案来看,紫光阁的这些功臣像一直收藏在阁楼之上。


《平定台湾功臣像》部分画像


紫光阁作为悬挂功臣图像及功勋赞文,陈设各次战役地图,收藏作战旗子和缴获武器的特殊场所,实际上成了清代的军事陈列馆。

 

来自于德军医拍摄的一组相册中,此尚保存完整


可惜的是,紫光阁收藏的这些珍贵文物,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侵略军司令部驻进中南海后,遭受了浩劫,损失殆尽。


“紫光阁的功臣像多为敌人窃去,或剪以糊壁。”


殿前已插有联军的旗帜,并有联军士兵和马匹


此为民国后的紫光阁二层门窗已无,此时已无人管理



— 2 —

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按清朝典制,每年正月,皇帝例行赐宴外藩和蒙古王公。过去多在南海的丰泽园,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以后,就改在紫光阁,直到清末。


▲《起居注册》:乾隆六十年正月初九日,紫光阁赐宴蒙古王公及外藩陪臣

 

乾隆皇帝把赐宴活动移到紫光阁举行,采用安抚威慑的两手,使少数民族的领袖不敢背叛朝廷。


他在筵宴活动中,安排演奏少数民族乐曲,表演民族舞蹈等节目,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办法从感情上笼络人心。


紫光阁内景(1922年)


同时,也安排外藩王公参观紫光阁悬挂的战图、功臣像、缴获的兵器等等,向他们炫耀国威,使他们慑服。

 

在紫光阁,有不少关于乾隆对外藩王公“恩威并用”的典故事例。据载,在平定准噶尔战争中,初期战事顺利,很快擒获其首领达瓦齐,并献俘午门。


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


乾隆宽宥达瓦齐,让他居住在京师,仍然用亲王的礼节接待他,每次在紫光阁赐宴外藩王公,他都可以参加,这是安抚笼络的突出一例。

 

而蒙古的和托辉部台吉青滚杂卜在平定准噶尔过程中反叛,被擒获后,槛送京师。乾隆竟在紫光阁举行的招待外藩的宴会上,当面审问这个反叛无常的蒙古首领,这无疑是惩一儆百,是在向外藩王公们示威。


《平定西域战图册之紫光阁凯宴成功诸将


所以说,紫光阁又是乾隆显示其民族政策的个场所。

 


 — 3 —

训导八旗子弟的碑刻


满族在入关前,是个狩猎游牧的民族,骑马射箭几乎是男子必备的本领。乾隆为了教育八旗子弟,发扬尚武精神,继承骑射传统,在紫光阁内正中的位置,立了一块石碑。


正面和背面分别勒刻了乾隆十七(1752年)的一道谕旨和二十四年(1759年)的两道谕旨,都是有关骑射习武的。


为了告诫八旗子弟保持满族的传统,乾隆三令五申,通谕八旗,并将谕旨勒石立碑,立于紫光阁阅操处,以昭后世。


这块石碑至今尚存,已由紫光阁内移至院中。“文革”时,曾被人以“四旧”扔掉,后来在周恩来总理的过问下,将碑找回,仍立于原处。

 

在紫光阁内这块特殊的石碑上,正面所载乾隆十七年(1752年)三月二十四日的谕旨,是针对满族入关以后,八旗子弟日益崇尚浮华,喜文厌武,弃满语习汉语者日众而发的,乾隆在谕旨中告诫子孙不要忘本,立碑正是要使:


“我后世子孙,庶咸知满洲旧制,敬谨遵循,学习骑射,娴熟国语,敦崇淳朴,屏去浮华,毋或稍有怠情。”

 

紫光阁乾隆谕旨碑拓文


紫光阁石碑的背面,记载着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四月二十五日的上谕,饬令各地带兵大员:


“于所辖兵丁勤加督率,练习技艺,不忘满洲素风。”

 



紫光阁武成殿


还有同年九月二十五日的一道上谕,其中谈到,针对咸安宫官学的八旗子弟考试作弊公然闹事的情况,曾降旨规定:


“满洲人等崇尚虚文,不思遵守旧俗,所关綦重,实不可不急为挽回整顿。”今后务须“痛惩陋习,尽力于满洲应行勤习之武。”


八旗三品以上大员子弟必须满语骑射都达到优良程度才能参加科考,可是实际上,仍有不少大臣暗地里让自家子弟参加科举考试。


解放后中共领导将中南海作为政府机关,对紫光阁进行了全面的重修,殿前种植有树木


乾隆之所以这样做,正说明当时的八旗子弟已是醉心享受荒疏骑射了。在紫光阁铭功纪勋,并立碑警示后代,可以看得出, 乾隆为保持满洲的骑射传统,是如何煞费苦心的。

 


-  END  -


家具  /  历史  /  文化  /  文博  




南京正大2018春季拍卖会


 拍卖时间 

2018/04/26

 拍卖地点 

南京状元楼酒店

(南京市秦淮区状元境9号)


 预展时间 

2018/04/12~2018/04/26


 预展地点 

江苏雅然文化艺术中心

(南京市秦淮区江宁路1号4F)



南京正大

2018年春季拍卖会

盛大开幕

4月12日至26日

诚邀莅临




雅然文化·正大拍卖


提示】正大新闻版权归属正大所有,如有转载,请说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