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邮箱登录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 “黄花黎痴人”掀起国宝花黎热潮,“国宝植物”担起文化使者重新崛起回归
  • 正大拍卖2018-05-02

“黄花黎痴人”掀起国宝花黎热潮,“国宝植物”担起文化使者重新崛起回归


—张志扬—


海南黄花黎文化研究会会长

海南黄花黎艺术评估委员会首席评估专家

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

文化部恭王府中国古典家具研究中心研究员

著有《国宝花黎》《物华天宝》

海南黄花黎最具话语权人物之一



前 言


4月26日,经过长达半年时间的酝酿与筹备,在经历了上海宝龙巡展和南京预展之后,南京正大2018年春季拍卖会于4月26日下午在南京状元楼大酒店盛大开拍,及第厅内可谓是高朋满座,黄花黎研究协会会长张志扬先生出席并全程坐镇。


随着一轮又一轮激烈的竞拍叫价,正大明清古典家具专场40件黄花黎紫檀家具百分之百全部成交,这是南京正大从2004年成立至今斩获的第一个“白手套”专场。


▲黄花黎研究协会会长张志扬先生(图中)


说起黄花黎研究协会会长张志扬先生,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掀起国宝黄花黎热潮

Zhang Zhiyang


在海南黄花黎界,有一个可以说是掀起国宝花黎热潮的第一人——张志扬。


▲张志扬先生


2007年7月,海南岛土生土长的张志扬先生历经八年的艰苦努力,通过长时间考察、研究、克服了许多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撰写完成专著《国宝花黎》,并由海南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张志扬撰著(该书通过大量的史料,实地的考察,科学、系统、详细、真实地向人们揭示并讲述海南黄花黎的魅力和黄花黎身上所承载的文化,解开了数百年来人们对它眷恋的原因。)

 

这位“黄花黎痴人”,谈论起他所钟情的黄花梨,认真得有几分固执。好比一定要把海南黄花梨称作“花黎木”,并且告诉我们,在他的专著里、讲座中,无一不是以这个在许多人看来仍然陌生的名号,如昵称般呼唤这种“国宝植物”


▲种植于海南的黄花黎树


在他看来,这是传承,沿用中国古典家具艺术的巅峰时期——明朝对此种植物的命名,更是借海南独有的少数民族——黎族,为这种名扬海内外的珍稀植物打上了一枚海南标识


 

道不明的黄花黎之源

Zhang Zhiyang


20多年前张志扬是海南一家装修公司的董事长。1994年,他有一个机会到中南海去做一个装修工程,这看似无关的经历,却让张志扬走上了研究黄花黎之路。 



一个偶然的机会“闯入”皇宫,张志扬抚摩来自自己家乡的贡品,感慨万分,从此开始了自己长达十多年的黄花黎探索之旅,苦中有乐,自足满怀。


与黄花黎的相见改变了他的后半生。       


“在中南海装修的时候,因为要涉及到土建,我有机会到故宫去请教专家,就此接触了明式家具。有专家对我说,你知道吗?这宫殿里的很多家具都是海南黄花黎做的。我当时的震撼难以表达。


小时候只听老木工说海南的黄花黎家具是中国最好的,但没有想到它们竟然如此大规模地进到皇宫里!它的来历,它的珍贵程度到底怎样?围绕着它到底有怎样的故事,我决心去探寻,哪怕用上我所有的精力和全部的家当。”


——张志扬


黄花黎六方扶手椅  清宫旧藏


从接触到喜爱、从喜爱到痴迷,又从痴迷到跳出个人情感,从学术角度深究其中的文化现象,张志扬显得坦然而从容,曾经苦心经营而今抛诸脑后的金融和装修事业,停留在他的前半生里,佐证着这段黄花黎之缘是那样的“势不可挡”。


自儿时起,张志扬就常常从父辈那里听说,黄花黎是一种珍贵、珍稀的植物,小小的人儿听过竟没有忘记,立下了决心要探索这其中令父辈年年不忘的奥秘。


但由于在漫长的一段时间里,因为中国经济的停滞不前,黄花黎渐渐淡出市场,张志扬亦难以窥得养在深山的自然之美。


▲张志扬先生藏黄花梨圈椅(两椅一几)

 

直到1998年,他终于得到了第一对用黄花黎制作的圈椅,心里充满惊喜。那一刻,用他的话来说:


“不知为何会有一种莫名其妙、茫然无措的感觉。从此,对黄花黎的执著和热爱一发不可收拾。”


为什么热爱黄花黎?


张志扬认为,它是人与自然沟通的最佳捷径,具有一种“让你一见到就立即被它征服的美感”。


他自从购回那对黄花黎圈椅,他的身边就像有了一位“恋人”,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用毛巾为它擦去浮尘,然后坐坐、摸摸,又或站或蹲或俯身,绕着圈儿地来回观察半天。


▲黄花黎圈椅(成对)南京正大2017盛世大拍

 

有趣的是,听说人体的汗和油能够使黄花黎家具表面发亮,每当夜里独自一人在家时,张志扬便用背部擦蹭椅子,希望达到加速木材表面发亮的效果。


有一回,听说用汽油煮融的蜂蜡擦拭黄花黎家具,不仅能使表面光亮还不会改变原本的颜色,他竟贸然用汽油煮起蜂蜡来。一瞬间,汽油和蜂蜡熊熊燃烧,尽管扑灭及时,还是将他脸上、身上的毛发烧掉少许。

 

▲黄花黎圈椅(局部)


后来,张志扬出于对黄花黎的“外在美”的痴迷,开始转攻向对黄花黎的“内在美”的研究。


渐渐的,连他自己都不得不承认,用“喜爱”来形容对这位“恋人”的情怀已经不够准确,用“发烧”和“神经”更为贴切。他对黄花黎的确是发自内心地喜爱到了无以言表的程度。


黄花黎改变人生

Zhang Zhiyang


进入黄花黎的研究领域,张志扬发现在皇帝大臣视为尊贵的宝物里,不知浸透多少百姓的心血,通往京城的路不知有多少血迹斑斑。


从夜以继日的砍伐到深山密林的运输,不知要往返多少次才将沉重的花黎运到目的地。这一点让他感到心惊。



在交通落后的海南,牛车是主要运输工具。装满黄花黎的牛车拉出黎峒,就到附近的港口,然后装船出岛。黄花黎的价值早为天下所知。出海开始,危险频增。


由于行船缓慢,船队极易遭强盗杀人越货;或天气预报不准,海上行船常因台风而沉没……在皇室推崇的贵族文化的背后,往往流淌着百姓淋漓的鲜血。     



原先在生意场上驰骋的张志扬,经过十多年痴迷般的追寻,现已经成为业内公认的黄花黎研究专家。在他的心里,不知埋藏多少的花黎往事,桩桩说来,惊心动魄。



此刻的张志扬,已不仅仅是一个黄花黎研究者和收藏者,他觉得他已被赋以一种责任感。


▲图为张志扬先生和马未都先生


▲图为张志扬先生和柯惕思先生


他想通过自己和同行的努力,让人们认识到海南黄花黎在植物界里的珍贵程度与动物界里的熊猫等同。


“国家在动植物保护级别划分的依据是:稀有性、濒危性和特有性。海南岛的野生花黎,由于长期受到人为的无序砍伐,存量已很稀少,几乎达到绝迹的地步。国家林业部将海南黄花黎列为国家第一类保护的稀有珍贵物种,已载入《红皮书》史册里。我们因此而骄傲,也因此而忧心忡忡。”


▲黄花黎活节对开双拼所产生的狸面纹,如天工开物,自然流畅


今天我们重新触摸海南黄花黎,要感谢社会的进步、开明和自由,感谢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使得起缘于明朝的花梨文化,重新焕发出它的魅力。

 

价格成患说黄花黎

Zhang Zhiyang


海南黄花黎具有一物多名的特点,它的植物名为“降香黄檀”“香枝木”。明朝以前的海南地方志里,已使用花梨或花黎的名称。民国时期的北京城,通常用“老花梨木家具”和“黄花梨木家具”来称海南产黄花黎制作的家具。


▲生长在海南的黄花黎树


为了有别于越南花黎和别地所产的花黎,《国宝花黎》一书中出现的“花黎”特指海南产的黄花黎,此一称谓在植物界已经得到公认。    


海南黄花黎在百姓眼里,原来只是因其耐腐、耐浸、耐晒而为农夫们所偏爱,他们用它制作生产工具,如犁、耙、牛轭等,它们和别的木头相比更加耐用而已。


可当它作为贡品而身价百倍时,它高额的利润和永久的价值却让它沾上了生命淋漓的鲜血,掠夺海南花黎引发了社会的动乱,甚至闹到了清朝廷,一时风声鹤唳,鸡犬不宁。


▲图为张志扬先生


张志扬在研究中找到多则这样的材料:


据史载,康熙58年,崖州知州董桓祚勒索黎民花黎木,监生邢克善率诸峒黎民反,采用“罢耕”以示抗议的特殊方式,史称“罢耕散村”。当局派五营兵征讨受挫,伤兵百余人。直到康熙61年,事态方开始平息。    


清道光《琼州府志》记载,清朝因雍正年间在海南岛进行大规模的黄花黎砍伐,乾隆皇帝曾下旨禁止再次砍伐海南黄花黎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动荡的时期,海南岛因远离社会动荡的中心,黄花黎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的修养生息。


▲黄花黎嵌牙木雕山水宝座  清宫旧藏


黄花黎而爆发的流血事件在明清两代乃至民国的史书中不难发现,黄花黎在朝廷成为尊贵的象征直接影响着它在民间的地位突变。


昔日在百姓眼中其貌不扬、甚至歪歪扭扭的黄花黎现在却变成了一大家宝。


▲黄花黎百宝嵌龙纹盆架  清宫旧藏


特别是在黎族地区,百姓将自古以来认定的“四大财富”蛙锣、牛群、山地、粉枪加进了黄花黎,变成了“五大财富”


近20多年来,国内外收藏界又引发了一股黄花黎家具的文化风暴。然而,在人们对它日益加温的狂热中,海南野生黄花黎正陷入濒临灭绝的境地。


黄花黎崛起必然与偶然

Zhang Zhiyang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的一百年里,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黄花黎失去它应有的文化价值,黄花黎家具和艺术品完全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海南黄花黎文化的重新崛起,有它的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



必然性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力的不断增强、百姓生活的日益富足,必然带动传统文化的复兴。


偶然性则是在机缘巧合中激发出热情并带来了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海南黄花黎文化的发展。


在中国收藏领域里,历来上流社会只是喜欢代表阳春白雪的字画、瓷器、玉器、青铜器。而海南人民却改变了历史,将黄花黎根艺推进了上流社会,推到了代表阳春白雪收藏高雅艺术领域。



原本表面腐朽不堪的黄花黎根,经人们稍作打磨就如同翡翠、和田玉剥去皮壳一般,露出它绚丽的纹理、如玉般温润的质感。


加之它天然独具造型的魅力,使之成为一件件不可复制的艺术精品,从而流向京城的上流社会,同时它也担当起传播海南黄花黎文化重要的文化使者。


“人们应该重新审视和认识黄花黎,挖掘它的文化内涵,让它不仅服务我们当今,让它更能惠及子孙后代。”



黄花黎,以其富丽堂皇、华贵高雅的颜色,如山峦起伏、行云流水般飘逸的纹理,晶莹通透如琥珀般的质感,把海南黄花黎之美孕育到了极致,使其声名远扬,享有不可替代的至尊地位和收藏价值。

 

与生俱来的眷恋

Zhang Zhiyang

 

如今黄花黎复又出现在收藏市场,于国内外都炙手可热。潜心钻研黄花黎文化20余年,张志扬撰写了《国宝花黎》《物华天宝》两本黄花黎专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张志扬愿意将对黄花黎的痴迷和理解与亲朋分享,让他们一传十、十传百地弘扬这份海南独有的文化资源。


▲黄花黎交椅,图片选自《国宝花黎》


▲黄花黎贵妃榻,图片选自《国宝花黎》


▲黄花黎荷叶式六弯腿香几,图片选自《国宝花黎》


▲黄花黎雕件仕女,图片选自《国宝花黎》

 

张志扬认为,中国人对木头有着与生俱来的眷恋。那么,我们为什么钟情于木头?


“因为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沉淀下来的哲学,让我们更加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的美学观念。”




木制品大多古朴典雅、与世无争,只是安静地释放着天地与年月倾注的形色与气韵,那份“无为之美”令人怜惜,也让人尊敬。

 

以中国古典家具为例,典雅之作大多极简,所以大多经典的家具便是通过木头的原型、原色,仅仅辅以寥寥几笔线条勾勒而成的。


▲明  黄花黎双圈卡子花文方桌   南京正大春拍拍品


如何雅而不空,贵而不俗?在这样的矛盾激烈碰撞之时,黄花黎进入了巧手匠人的视野——从此,明式黄花黎家具的艺术成就改写了中国古典家具的发展历史,达到了中国乃至世界古典家具制作的巅峰。

 

黄花黎回归上流社会

Zhang Zhiyang


黄花黎凭什么能够催生并成就了明式家具的艺术辉煌?


中国封建社会历来具有集亿万众家供养天子一身的传统。


“广大臣民将最优秀的文化输入宫中,把普天之下所能搜集到的奇珍异宝以贡品的方式敬献给天子,这是他们的‘天职’,更是他们的荣耀。”


▲黄花黎镂雕捕鱼图树围  清宫旧藏


其实,早在唐朝时期,黄花黎就已经以香熏料、药材、敬佛香等用途贡献皇宫。


到了明朝和清朝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岭南大地的探索也逐渐走向深入,克服了体积巨大、交通不便、运输成本巨大等困难,开始将黄花黎制作成为家具,大规模进贡。


 ▲明晚 黄花梨六柱架子床  南京正大2016年秋拍


这样不计成本的进贡并非盲目。


“因为人类对于美的事物,愿意付出的代价是无穷无尽的。”


张志扬介绍,黄花黎如璞玉一般触手生温,却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制作的家具不易开裂、变形,经久耐用、可以传世。


▲图为张志扬先生和“黄花梨教父”杨波先生


其次,黄花黎纹理丰富活泼,时如水墨山水、时如鬼脸兽身,百看不厌。加之与生俱来的黄色能够迎合皇室喜好,黄花黎在千百种木材中脱颖而出,得到阅遍天下名贵木材的皇室青睐并不令人费解。


▲黄花黎镶云石缠枝牡丹纹大座屏 南京正大春拍拍品(上图中含有此座屏风)


▲黄花黎镶云石缠枝牡丹纹大座屏(局部)


数百年过去,“千金难求一‘海黄’”的现象将更加普遍。张志扬先生认为这不仅是因为人们拥有的财富不断累积,而黄花黎资源日渐稀缺而显珍贵。


更因为人们一旦接触黄花黎,将会发现它的身上凝聚着一部历史,浓缩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总结沉淀而来的哲学密码和审美情趣,有着令人欲罢不能的魔力。


黄花黎正在重新回归上流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  END  -

家具  /  历史  /  文化  /  文博  




提示】正大新闻版权归属正大所有,如有转载,请说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