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邮箱登录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 明式家具的脸面——“铜活儿” | 家具篇
  • 正大拍卖2018-07-08


明式家具大家通常关心它的是材质、工艺、造型、价格等,但是有一个细节常被人忽视,明式家具的“铜活儿


虽然铜活只是家具上的配件,但却是不容小觑的点睛之笔,因它既是一件家具的脸面、又是家中最聚精气神儿的地方。


— 1 —


 点睛之笔


古斯塔夫·艾克曾赞叹:


五金配件于中国家具,犹如镀金装饰于洛可可作品,这些配件的分布对家具的美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布置这些配件,有时看来是利用了黄金分割知识。

 


中国家具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中明清时期的铜活家具精品,无论在艺术风格、还是在文化底蕴方面,都达到了顶峰,在世界家具文化史中,也拥有着相当高的声望。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用于柜的铜质铰链和用于漆案的边角、足部的镏金铜件、铜案环等。


明 黄花梨文房箱铜拉环


金属饰件的装饰功能是以它的实用功能为基础的,这些铜构件不仅起到支撑作用,也在接榫处起到加固之用。


大多金属装饰有各自的艺术造型,常结合家具的具体风格以一些简洁优美的几何状或寓意吉祥的图案装饰。



无论是总体比例,点面关系还是安装位置都经过精心地构思,不仅对家具起到进一步的加固作用,同时也为家具增添了色彩,达到了繁简适度、美观得体的装饰效果。



传统家具的金属饰件,明代早期和民间多用白铜,是铜镍合金。


白铜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冶金技术中的杰出成就,我国古代把白铜称为"鋈"。《旧唐书·舆服志》载:


自馀一品乘白铜饰犊车。


也就是说唐代时规定,只有为一品朝臣拉车的牛身上,才能用白铜作为装饰品,表明白铜在唐代相当贵重。


明 黄花梨文房箱


历史经久,白铜表面生成一层氧化层,古色盎然,和硬木有相得益彰之感。而且它硬度高、不易变形、耐腐蚀,与黄铜相比,其手感更细腻温润。


晚期至清前期多用黄铜或红铜镀金,优美的造型和柔和的色调,再配上金光闪闪的金属配件,使家具更加美观。



明式家具上的铜活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保证家具安全牢固的一个重要部件,因此铜件做得是否牢固是考量铜活儿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民国家具在明清家具的基础上,大量引进了西欧风格的铜饰件,使得这些饰件原有的特点更加明显。



— 2 —


 铜饰种类


古典家具的铜饰件,匠师们称之为“铜活”,每件铜活都有深厚的中式古典文化韵味。



根据功能要求,在柜、橱、箱、交杌等家具上配以金属饰件,既美观又耐用。利用金属装饰成为了明式家具装饰的一大特点。


《明式家具研究》中的铜活式样


明式家具上的金属饰件主要是铜饰件,如箱子的抱角和攀手,柜、橱、闷户橱、连三橱的面页、合页、牛头、吊牌、穿钉等。在大面积的橱柜上配以铜饰件,形成不同质感、不同色彩的对比。


左图:面叶、拍子;右图:扭头


左图:铜包角;右图:提环


这些光彩夺目的金属饰件,装饰在黄花梨、紫檀、鸂鶒木等色调柔和、木质纹理优美艳丽的家具上,造成了质感上、色彩上的强烈对比,给人以美的享受,使金属饰件充满了人情味。



铜饰件的形式、种类繁多,有海棠形、葫芦形、如意形、蝙蝠形等等。这些富有民族色彩的金属饰件,至今在广大城市乡村中大量存在。



— 3 —


“铜活”工艺


“铜活”虽是家具上的配件,却是最提精气神的地方。

 

 装饰手法 


铜活一般有素铜活、鎏金、錾花、锤合等装饰方法。



鎏金也称为镀金,是自先秦时代即产生的传统金属装饰工艺,把金和水银合成的金汞剂,涂在铜饰件表层,加热使水银蒸发,使金牢固地附在铜件表面而不脱落。


葫芦形镏金镂空铜饰两枚一组


乾隆以后,随着家具造型的由简入繁,家具上有了更多的晶亮夺目的鎏金装饰。


清十八、十九世纪 紫檀雕云蝠纹柜连鎏金铜锁


錾花工艺在明清时期十分盛行,是用小锤敲击各种大小不同的金属錾子,在金属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




金属饰件大都有着各自的艺术造型,因而又是一种独特的装饰手法,不仅对家具起到进一步的加固作用,同时也为家具增色生辉。


 

 制作工艺 


铜饰件的制作工艺一般是闷制(即翻铸)和裁制。闷制作一般较厚,成型后撮去毛刺,使外观整洁。



裁制件较薄,厚度不超过1至2毫米,且多是眼钱、吊牌、曲曲、小包角一类的小饰件。做法是用铜片、铜板裁成所需的形状。



清代乾隆朝以后,家具上的鎏金装饰增多,饰件上所錾的大多是宝相花、卷草、拐子龙一类的图案,有的图案在空白处錾一麻纹或鱼子纹。


好的铜件制作工艺,表面精细光滑,并且边角要圆润,不能有锋利的边角,而且铜件上的图案要精致美观。



交椅是明式家具中铜活最多的一种,由于其结构上多弯转起承,所以即便是再紧实的榫卯也不能保证其承重的安全需要,这就需要铜活来担当起重要的角色。



明式家具上的金属饰件不但有实用性、装饰性,更有其工艺性,看似不起眼,却影响着家具整体的风格和气质。



— 4 —


安装手法


一件家具的铜活镶嵌工艺是否到位,是评价它制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铜活镶嵌这种老工艺,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金属饰件的安装手法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平卧法,一种是浮钉法。

 


 平卧法 


即在家具安装饰件的部位剔下与饰件形状、大小、薄厚相同的一层木地,将饰件平卧在槽内。如果金属饰件的边缘有所变形,那么器物表面所剔的部分也随之变化。




这样在安装后,金属面与木面严丝合缝,再通过打磨达到铜面和木面的完美衔接,摸上去没有一点凹凸感。这样的安装方法叫平卧法,也就是俗称的“满镶”。



这种作法都用暗钉,即在背面焊上铜钉,铜钉分两杈,先在大边上打眼。钉入打好的孔后,将透出的双钉向两侧批开,饰件即可牢牢地固定在家具上。


平卧法的安装,对师傅的手艺要求很高,除了要精通铜活外,木工的雕刻也要掌握,因为有的铜件,例如云纹的包角,就需要按圆弧的曲线去雕刻,而且厚薄均等,需掌握在1毫米左右。


 

 浮钉法 


浮钉法也叫明钉法,它的出现比平卧法晚,大约在清朝以后才有。有些专家在为老家具断代的时候,常把镶嵌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断代标尺。



浮钉法,家具表面不起槽儿,只在家具上打眼,将饰件平放表面后用泡钉钉劳,装好后,饰件高出家具表面,与平卧法形成不同风格的装饰,这也就是俗称的“半镶”。



一般来说,大件的家具采用平卧法,小件的如官皮箱、首饰盒一类,因饰件较小较薄,多采用浮钉法。


此外,有些厚重的铜饰件、烧蓝饰件和普通铁饰件也用浮钉法,这种厚重饰件正面的边缘加以“倒棱”,使之显得圆润饱满、光滑平整,加上钉头饰个半圆体,安装后给人牢固敦实之感。


平卧法与明钉法各有其适用范围,这两种方法安装到位都具有很高的审美效果和艺术价值。



— 5 —


古典家具断代

 

古代家具的断代问题始终是业界和学术界一个棘手的问题,往往一件家具器物断代的距离差别非常大,很难对家具断代问题进行梳理归纳。


清  黄花梨铜包角状元箱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


第一,家具带确切纪年款的非常少,断代资料依据缺乏;


第二,本朝做的超前意识的家具和后朝仿前朝的家具相混合;


第三,家具制造范围大,全国各地区的风格流派各不相同;


第四,部分家具的制式造型存在一定的延续性。


对于大件家具断代,需要通过对家具的造型、制式结构以及风化程度、漆灰等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比较才好进行判断。



但是对于一些小器型的家具,它的制式造型不像大件家具那般有太大的变化,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看看它的“铜件”。


因为小器物本身榫卯就够相对较小,为了加固和美化,大多数考究的小器物都有铜活儿。



那么铜活在小器物上有什么讲究呢?它对于断代又有何参考价值呢?


一般来说,厚度适中或者较厚,它的年份相对来说较早;反之,铜活较薄的,年份就较晚。


另外,铸铜的往往年份要早于熟铜的,白铜的年份要早于黄铜的。



明式家具上的金属饰件像一颗颗小星,在传统工艺美术领域中熠熠发光,它有助于我们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明式家具这一丰富的文化遗产。


-  END  -



提示】正大新闻版权归属正大所有,如有转载,请说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