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邮箱登录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 正大拍卖2018-08-10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东方的传统智慧与技艺,不是文化符号,而是生活灵感,应该与我们的日常相关。

· 1 ·

犀皮漆初识

犀皮,又称西皮、犀毗、波罗漆、虎皮漆,在传统大漆工艺里,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漆艺表达形式。

"犀皮"并不是犀牛皮,而是由于多用黄、赤、黑三色填入,纹理常似犀牛皮、虎皮,所以又常被称作“犀皮”或“虎皮漆”,特指中国古代漆器制作中的一种装饰工艺。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明末清初, 轮花形犀皮漆盏托,直径18cm 高10cm

此技法起于唐朝(学术界有争论,王世襄先生认为早于三国时期),在宋朝时已经十分流行。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明代的漆工名匠黄成编著的漆器专著《髹饰录》,全面地叙述了有关髹漆的各种技法。在《髹饰录》中犀皮列入填嵌一类,它的原文是:

犀皮或作西皮,或犀毗。文有片云、圆花、松鳞诸斑,近有红面者,以光滑为美。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杨明也注曰:

摩窳诸般,黑面红中黄底为原法。红面者黑为中,黄为底。黄面赤,黑互为中、为底。

对以上文字记录,王世襄先生撰文评论:

文字简练,但毕竟两家是漆工,毫不牵强附会,比古代几家有关犀皮的说法都切合实际。……

黄成论犀皮“以光滑为美”。这光滑是经过最后的打磨才取得的。

因为犀皮漆在制作之初,器物表面却须利用胎体自然起伏或人为地用调色的漆灰堆出一颗颗或一条条高起的地子,也就是所谓的“底”,然后在底上再刷不同色漆,每色都要刷几道,积累到一定的厚度,也就是所谓的“中”和“面”,干透后再磨平抛光才算完成。

至于底、中,面的漆色并无成规,即所谓“可互为中为底”,而以石黄调漆作底最为常见。据传世实物,犀皮还不止黄、黑、红三色,有的兼用绿色及紫色。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袁荃猷在《谈犀皮漆器》一文中说:

犀皮漆器表面是光滑的,花纹由不同的颜色的漆层构成,或作行云流水之文,或像松树杆上的鳞皴,乍看很匀称,细看又富有变化,漫无定律,天然流动,色泽灿烂,非常美观。

通过上面这一段,大致可以了解到犀皮漆的技法,简单来说,只要在一个凹凸不平的面上逐层涂上有明显色差的漆,最后磨平,都会出现所谓的“犀皮“纹理。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犀皮漆的做法是以65%的生漆和蛋清乳合调成厚漆,在以工具为引起料,趁漆器半干时制造凹凸表面,将不同颜色的漆料堆涂在高低不平的器胎上。

漆料待干后再用不同色漆分层髹涂并加以研磨,由于漆层高低不同,制作出的图案取决于表面起皱和点纹高低起伏的变化,从而产生出色泽亮丽、光滑异常、自然生动的艺术效果。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 2 ·

犀皮漆起源

动刀的漆器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剔犀,一类是剔红。剔红容易理解,就是剔出的图案呈红色,剔犀的名字就不太好理解了,"犀"代表什么意思呢?

马未都先生给出的解释是,“剔犀”显然是受"犀皮漆"的影响。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历史上对它的记载很多,唐、宋、明、清均有记载说明犀皮漆的来历。记载犀皮漆的绝大部分是文人,但到了明代以后主要是漆工。

记载这样一个文献,文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漆工起到技术上的作用,因此他们的记录应该说比较真实。

关于犀皮工艺的起源,学界一直有不同的观点,争论激烈。所以犀皮漆的由来,可谓是背景来历都非常复杂。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 马鞍起源说 /

唐代有一个人叫赵林,他认为犀皮漆是汉人从西域的马鞍子上得到灵感,从而发明的。这个说法被元末明初的陶宗仪所引用,他在《辍耕录》中引用了赵林的《因话录》:

西皮髹器谓之西皮者,世人误以为犀角之犀,非也。乃西方马鞯,自黑而丹,自丹而黄,时复改易,五色相叠。马镫摩擦有凹处,粲然成文,遂以髹器仿为之。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髹器就是漆器。这段的意思是:过去认为犀皮漆的犀指犀角的犀,其实不是,是指马鞍子与马镫挨着的位置上,不断被摩擦,有凹下去的地方,显露出一层一层的颜色,漆匠就根据这种自然形成的纹样,仿造出现犀皮漆。这是唐代人的理解。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可是,我们今天虽然无从知道唐代的马鞍由于结构层的不同磨损后的视觉效果,单从从审美起源的角度上来看,这个观点似乎比较牵强。

/ 腰带犀毗说 /

我们再来参考一下明人提出另外一种说法,都穆在《听雨纪谈》中是这样说的:

犀皮当作犀毗,毗者,脐也。犀牛皮坚而有文,其脐四旁,文如饕餮相对。中一圆孔,坐卧磨砺,色极光润,西域人割取以为腰带之饰。……后之髹器,效而为之,遂袭其名。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都穆认为这种漆器应该叫"犀毗",与"犀皮"发音一样,但文字不同。他解释这个"毗"字是肚脐的意思。犀牛的皮肤结实,平常坐卧之时,肚脐这个地方就在地上磨得极为光滑,有一层一层的纹饰,像饕餮纹。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因此,西域人常把犀牛的肚脐部位的皮制成腰带中间的一种装饰。犀毗,《汉书·匈奴传上》:帝赐单于“黄金饬具带一,黄金犀毗一。”当时黄金犀毗,是贵族身份象征性饰物之一。

· 3 ·

犀皮漆发展

关于"犀皮"工艺出现的年代,过去根据文献中有关犀皮漆器的记载多出现于唐代(公元618~907年)晚期,因此人们认为这种漆工艺的出现不会早于唐代。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直到1984年,马鞍山市发掘了三国东吴重臣朱然的墓葬,当时出土了一对轰动学界的犀皮漆耳杯,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发现最早的犀皮漆工艺的重要物证,比最早的文献记录还早600年,比之前的实物证据更是早了一千多年。

所以大学者王世襄看到了朱然墓这两个犀皮漆耳杯时,竟十分激动地说:“这实在是一个惊人的发现!”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犀皮鎏金铜扣皮胎漆耳杯的发现,使犀皮漆器出现的时间提早了近600年。

犀皮鎏金铜扣皮胎漆耳杯杯身长约9.6厘 米,宽5.6厘米,高2.4厘米。两件均为皮质胎地,杯口呈椭圆形,平底。

两耳边及口沿处镶嵌有铜扣,铜扣经过鎏金处理。器身犀皮漆的花纹由黑、红、黄三 色漆组成,构思典雅,精美异常。这对犀皮漆器的发现,对中国漆器工艺发展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对犀皮鎏金铜扣皮胎漆耳杯出土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马鞍山市的三国时期墓葬(吴国·朱然墓),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后来王世襄先生就在著作《中国古代漆器》里特撰了“对犀皮漆器的再认识”的文章。文章中说——

犀皮漆器何时开始出现?过去认为比较有把握的回答是唐代,到南宋时已非常流行。但是万万没有想到而且也不敢去想三国时已经有了犀皮漆器。它的出现比现知最早的有关文献记载早600年,比现知最早的犀皮实物早1300多年!

虽然王世襄先生认为这可以认定犀皮漆的起源时间节点为三国时期之前,但那时也还没有办法盖棺定论,因为学界对犀皮漆的起源时间还是有争议的。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2006年江宁孙吴墓出土的三国时期犀皮漆器

"犀皮"漆器工艺到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制作技术日臻成熟。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犀皮" 工艺的发展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清代(公元1644~1911年)时利用这种工艺制作的漆器,小至匣盒、大到家具,种类繁多,并被作为贡品进献到皇宫大内。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 4 ·

犀皮漆工艺

犀皮漆的作法是先用石黄加入生漆调成粘稠的漆,然后涂抹到器胎上,作成一个高低不平的表面,稠漆在阴凉处干透后,上面再一层一层地涂上多层不同颜色的漆,各种颜色相间,并无一定规律,最后通体磨平。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犀皮漆技艺制作工艺流程:割漆、榨漆、制模、调漆灰、刷漆、批灰、裱布(不断重复以上三步)、脱模、胎骨反复批灰和打磨、髹涂、打埝、髹色漆、贴金、髹色漆、打磨、抛光。

/ 胎骨 /

依循古法,在胎骨上裱夏布,刷上生漆。然后用天然生漆、古瓦灰调和成漆灰,在胎骨上上生漆灰。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生漆灰要批五六遍才能把器型做准。所有线条必须曲直规矩,方圆有度。一切都要恰到好处。不断上灰漆,髹3-5遍,然后阴干,之后打磨。不断修整,让胎骨精准。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 打埝 /

制作完工后的底胎面上,用稠厚的色漆点堆突起的花纹,称为打埝。打埝是纹理形成的基础。这是一手绝活,是犀皮漆很绝密的一道工艺,因为很难,所以导致犀皮漆在历史上几次失传。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打埝时,漆很容易流失掉。打着打着漆就流走了。也有的打的埝,磨出来之后的纹路不好看。漆的纹理流动得不流畅。或者变化很少。不美。这都取决于打埝的过程。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埝的本意是用土筑成的小堤,打埝的本质就是做出高于器物表面的突起。埝的形状、高低、疏密,决定了之后磨出来的花纹是什么样的。

漆调到什么程度最适合打埝,如何打出不同形状的埝,不同形状、高低、疏密的埝会形成什么样的纹理,每种纹理适合什么样的器物,全凭手艺人多年积累的经验。

/ 荫房干燥&刷漆 /

髹的意思是以漆漆物,髹色漆就是刷不同颜色的漆。

打好埝之后,要入荫房干燥。需要一周或半个月,有时长达一个月。干燥后,再一遍遍刷不同颜色的漆。表面凹凸不平、多遍髹涂色漆的器物,凸起处被磨平后,便会露出漆层的断面,这就是犀皮漆不用描、不用刻,却能形成美妙纹理的奥秘所在。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每髹一种色漆都要入荫房干燥,待完全干透后,再髹另一种色漆。漆的干燥与通常其他器物的干燥不太一样,它需要一定的湿度,潮湿温暖的气候更利于漆的干燥,天气太干的时候,反而不容易阴干。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色漆与色漆之间要用对比色,最基本的色漆以红、黄、黑为主,如果使用同一色系,打磨时就难以出现分明的花纹,传统的犀皮漆有“红黄黑”、“红黄绿黑”两种不同的配色。花纹就隐藏在这不同色系的漆层中。

/ 打磨 /

漆面干透后开始打磨,使花纹显现。原来打埝时凸起的点状四周,被不同颜色的色漆圈包围,这些圈流动延伸后,又成了另一种形状,又与其它纹理结合、相融。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最开始显露的是围绕着埝的一个个豆斑纹似的点,随着打磨的加深,点会逐渐扩大,一层层的色漆随着埝的形状开始显现出一圈圈纹理,这些圈、线不断往外扩展,连在一起,色和色之间,流动着,交融变化着,显出流光溢彩缤纷晓畅之纹,形成千变万化的线条、图形。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 抛光 /

犀皮以光滑为美。粗磨、中磨、细磨。多次打磨平整后,再需用手抛光。这又是一道绝活。手来回摩擦的速度,产生手的温度。速度和温度不及,器胎不会有光。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过了,胎里会发生暗子,产生杂质。只有当温度与速度恰如其分的到了那个点上,漆器才能生成自己的光。那温润而又绚烂的无法掩饰的,属于菠萝漆的内蕴光泽。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 5 ·

犀皮漆赏析

犀皮漆图案天然流动,色泽灿烂,非常美观。由于这种工艺对技术的要求很高,历来制作较少,所见也都是扇骨、捧盒等小件器物,大形器物十分罕见,极具收藏价值。

下面选出犀皮精品若干请大家欣赏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清代犀皮漆盖盒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明 犀皮漆笔架。尺寸:高20cm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明 犀皮漆图笔洗。尺寸:高15.5cm;直径25cm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明代犀皮漆箱 37×22×14cm。

此箱盖顶穹然隆起,造型古拙。皮胎,茶褐色里。黑漆底,四角有曲尺形短足。花纹红、黑、黄、绿四色相间,比圆盒更为流畅,既有规律,又无规律,色彩纷呈,迷离浮动,使人有变化莫测之感。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清早期 犀皮漆扇形盒。尺寸:长46.3cm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清早期犀皮漆大笔筒。

筒形,腰部微微内敛,表现出明至清早期的典型风格特征,优雅、清丽。通体用犀皮漆装饰,极简之下见意蕴。由于犀皮漆器物的存世量较少,目前市价并不高,极具具升值空间。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清早期犀皮圆漆盒 尺寸:直径16.5cm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清中期犀皮漆茄壶。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清乾隆犀皮漆桃形盒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清晚期仿犀皮漆捧盒 直径23.5cm

捧盒为木胎,用仿犀皮漆作面,底部里面为黑漆。捧盒制作规整,漆面平整圆滑,工艺讲究,保存完整。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清代犀皮漆镇尺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清代犀皮漆园盖盒。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犀皮螺钿漆器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犀皮漆盘。尺寸:径27.5CM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清乾隆 ,犀皮漆倭角紫檀托盘,直径40cm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明 ,犀皮漆香几,高17cm

千年不朽的绚烂:传统犀皮漆工艺探秘

▲这件漆盒是王世襄先生的心爱之物,曾在他的多部著作中出现过,2003年王世襄先生的藏品《俪松居长物》专拍,马未都将其收藏,至今在观复博物馆展出,是对王先生的怀念。

提示】正大新闻版权归属正大所有,如有转载,请说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