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邮箱登录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 业内人士曝黑幕,揭秘家具“阴霾生态圈”
  • 正大拍卖2018-08-26


于无声处听惊雷,业内人士曝黑幕。

一唱雄鸡天下白,文博阴霾不日散。



据媒体报道,10万人从事文物仿制造假产业链,每年文物仿制造假收入将超过百亿元。


在景德镇就存在一条瓷器高仿造假产业链,一件行价为几万元的高仿明清官窑,在境内外拍卖公司拍出,成交可达几百万。



景德镇陶瓷仿古出品如果都按照真品计算,景德镇可以买下整个地球!


今年初,中国公安部网站宣布,贵州遵义警方成功破获一起特大制贩假冒名家书画作品案。


摧毁制贩假冒齐白石、李可染等名家作品的3个犯罪网络,抓获犯罪嫌疑人24名,扣押字画1165幅,查获一批伪造的印章及各类用于制作假鉴定证书的工具,查扣涉案资金2600余万元。


警方在展示案件中查扣的仿冒名家印章


涉案的汪某1992年伪造的一幅李可染画作,最早他以500万元价格转手叶某,叶某找到了李可染的家属,骗取了相关的鉴定证书,经过层层转手后,2013年拍出了5232万元的天价。



“盛世收藏,乱世金”,中国早已进入收藏时代。短短30年间,中国内地已经聚集了几千万人的收藏大军。但事实却是:


95%的收藏者收藏了95%的赝品,95%的人赔了钱。


诚然,以上这95%的赝品,直指瓷器收藏市场和书画收藏市场。


近几年随着瓷器和书画频频造假贩假,其市场不容乐观,藏友逐渐将目光投向古典家具,古典家具收藏市场逐渐成为投资收藏的新热点。



除了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古典家具的不可复制性、收藏与实用兼具的双重特性也令市场逐渐升温,并成了备受国际市场欢迎的“硬通货”。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今天一见也来扒一扒这个“硬通货”收藏市场的另一面。

 

 


“交椅”的闹剧



交椅,在收藏界可谓大名鼎鼎,这件本身就带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民间老百姓中早有“第一把交椅”的说法。



交椅出现于宋元时期,为野外郊游、围猎、行军作战所用。后随着其功能的消退,进入厅堂时,四足已经成为直立形,从而演变为圈椅。 


交椅在过去是比较有地位的人才能使用的。古人有“第一把交椅”之说,可见交椅是排位中的第一名。


▲《鲁班经》中的圆后背交椅


明代黄花梨交椅存世极少,最乐观的估计,全世界范围内也不会超过几十把。 苏富比、佳士得两大拍卖行近20年拍卖过数把,最低拍出的价格也要50万美金。因此有人说,如果能收藏到一把好椅子,就相当于“坐拥”了天下。



▲2010年南京正大秋拍 明黄花梨交椅 6944万人民币


在2010年12月12日南京正大的拍卖会上,被业界称为“第一把交椅”的宫廷御制明代黄花梨交椅,在北京拍出了6150万元,加上佣金后总金额6944万元,创下历史上黄花梨椅拍卖的最高价。


自此,似乎各处都能蹦出一把“交椅”,交椅造假成风!


收藏界最喜欢的就是“故事”,一个“故事”成功了,立即跟风者众。有心人怎么舍得放弃这个绝好机会?



2015年1月7日cctv寻宝视频


上面这段视频曾在各大网站“疯传”,一位女子带着自家的海南黄花梨交椅登上了央视《寻宝》。


据这位女士所说,这把椅子是她公公二十多年前在做木材生意的时候收上来的,号称大城的“头把交椅”,是大明万历年明间皇帝坐过的御椅。



这把椅子经过现场专家鉴定确是明代的海南黄花梨椅子,乃帝王专坐的御椅,全世界只有十几把,这种椅子在拍卖市场上价值将近7000万!


可悲哀的是,这也不过是芸芸高仿海洋中的一粟。

 

 


矜贵的“高仿”



目前中国经营明清古典仿制的家具厂商数不胜数,上档次的也有几十家,这些人术业有专攻,仿明式、仿清式,个个都是水平很高的专业户。



这些称得上“高仿”的家具,一是从品质、材质、工艺上可与真品媲美;二是要经过“做旧”,足可以假乱真。



一件好的传世古典家具,除工艺必须符合标准规制之外,其附属条件也尤为重要。



选材


考究的明及清前期家具,多用贵重的硬性木材,以紫檀、黄花梨、鸂鶒木和铁力木四种为主要材料。


清 紫檀木仿竹节雕鸟纹多宝格 上海博物馆藏


凡用上述四中木材制成而又看不出有改制痕迹的,大都势必传世已久的原件,北京匠师称之为“原来头”。


近代仿制的也有,但因为材料难得,售价未必合算等原因,为数并不是很多。



家具品种


有的品种出现时代较早,入清以后,不复流行,故除非后代有意仿制,否则其制成年代不应晚于其流行年代。有的品种出现时代较晚,器物本身无异道出了自己的年代。


清 柏木冰箱 故宫博物院藏


在宋元人所作消夏图中,都把冰块放在盘、鉴一类容器中。何时使用冰箱,尚待考证。


国外作者自艾克起,都把冰箱收入他们的家具著作中,有的还把它的年代定到17世纪初。王世襄先生曾在书中提及,他曾向几位老匠师请教,均认为冰箱多为清中晚期。


形式


这里所谓的形式,指家具的大貌。时代早晚,形式自然不同。不过家具每多仿古,故据形式来判断早晚,又不能绝对化。


同时,我们对于形式早晚的认识,多得自观察印象的积累和书本,却很难提出确凿的科学根据。


▲清 黄花梨半桌(清代罗锅枨往往因为弯度骤小而予人生硬感)


最后还可以通过构件造法、榫卯和花纹等进行判断考究。


一件高仿品,人工、材料以及设备成本可能就要几万甚至十几万元。要仿得天衣无缝,仿制者还常常要把真品拿来比照着仿。


但由于真品价值昂贵,高仿者一般是买价格稍微偏低的红木家具或者柴木家具。当然这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较高的眼力才能购买到韵味比较足的经典家具。


▲明末 黄花梨插肩榫绿纹石面酒桌


由于古典家具藏品相较于其它文物,可直接接触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在很多古典家具展览的场所,虽然人流络绎不绝,但2/3以上参观的人,基本为仿家。


2018上海「别居逸格」明清黄花梨古典家具展


通过拍照、测量、比对等将许多经典款式照搬下来仿制,但由于尚未完全对实物进行对比,粗略的概括下的“高仿品”,并不规整,甚至还会闹出许多笑话。



至于“高仿货”的去处,一位高仿大师翻出一本某拍卖行的拍卖图册:“这就是我的东西,我卖出去是20万元。”可图册上的起拍价是:120万元!


由于古典家具的存世量有限,近几年又被许多大藏家购得,只“入”便不再“出”,加之近几年瓷器和字画频频造假,市场直线下滑,很多拍卖公司逐渐开始将手伸向了红木家具厂商。



通过和厂家拿货,请专家出具鉴定证书,再做一些概念包装,就可以上拍卖会。仿得精湛的,甚至会先送出国“漂一圈”,扮成“回流古董”,拍卖身价倍增,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都有。

 

 


脆弱的真相



目前各仿家仿商以高仿明式家具为“主攻方向”,主要是明式家具的经典制式无法撼动。


▲明 黄花梨双圈卡子花大画桌(局部)


对传统家具的仿制,有二种情况:


第一种是以文物复制或收藏为目的,用精工细作仿古如古的方式,来高仿家具款型,买家和卖家之间都清楚交易的家具是仿品。

 

另一种则是用仿制的手段,将仿制的家具充当“明清时期的老家具”贩卖获取高额利润为目地。


当前作伪的行当也随着家具收藏的热潮而“蓬勃发展”,并形成了作伪、炒作宣传、销售或拍卖为一体的产业链,使得不少收藏者上当受骗。



高仿者除通用的一些手法外,还自行研发了一些手段,一一骗过专家的鉴定测试。


一是年代作伪。为了模仿老家具外表古旧斑驳的痕迹,作伪者往往通过刀片等硬物划割、击打碰撞、喷灯火烤等方法对家具表面进行破坏,让人误以为这是长期使用留下的痕迹。


▲黄花梨五足香几


▲黄花梨五足香几采取室外自然风化五年


还有的把新仿的家具放到室外、屋顶上或者菜园子里面,任由风吹雨淋,模拟老家具历经风霜的感觉。现在的作伪为了缩短作伪时间,用化学药品来浸泡的比较多,例如强碱、强酸或高锰酸钾等等。


▲黄花梨大禅凳腿足自然腐蚀情况


二是型制作伪。型制的作伪,主要是指家具种类的作伪;纹饰作伪,则体现在纹饰图案或风格与家具本身所处的年代不符。


通常将常见品改为罕见品、 更改纹饰、改高为低和化零为整等,把一些珍贵传世家具上的装饰故意除去,以冒充年代较早的家具。

这是一件非常著名的床,最早出现1944年艾克先生的《花梨家具图考》17号,1970年安思远的《中国家具》图版35号,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亦曾摘录此床,由于两侧围子的万字并不完整,王世襄先生认为该床至少是经过改制,是从较宽的架子床围子改短,移到罗汉床上的,至少两侧的围子不应该是这样,并且绘制出复原图纸。


三是材质作伪。就是用便宜的木材冒充名贵的木材,主要包括全部用材假冒、局部用材假冒以及用贴皮子的方法假冒三个方面。


▲贴皮家具


 


专家鉴定



专家可分为:


长期从事相关行业的专业研究人员和到处混迹市场的“砖家”两类。


第一类专家“打眼”的事情也有:


1996年8月,故宫收到了一吨捐赠的木材,这批木材是从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进口的大批外观有些类似紫檀的深色硬木(俗称“大叶紫檀”)。


故宫明清家具专家胡德生先生因对木材学不熟悉,误认为该种木材即为明清古董家具所用的老紫檀(小叶紫檀)。


▲小叶紫檀原材


上海博物馆也收到了两根这种“紫檀”,作为明清家具材质标本展示在家具馆外厅,见下图:1、2号即捐赠的所谓“紫檀”(实为卢氏黑黄檀),3号为真正的紫檀木。捐赠的“紫檀”还忽悠了王世襄先生,老先生听说珍木重现十分高兴,慨然为捐赠者赠书题辞。


上海博物馆中木材标本的说明牌:所捐赠的1、2号标本实为黑酸枝类的卢氏黑黄檀,但拉丁学名公然标明为檀香紫檀。


可马国根本不产紫檀,出口的这种木材是黄檀属的“卢氏黑黄檀”(拉丁学名Dalbergia louvelii)。


▲卢氏黑黄檀紫檀原材


真相水落石出之后,此事成为国际笑话,也让许多误判的国内专家学者蒙羞。


不过胡德生先生胸怀坦荡,他在2001年得知事实真相,此后一有机会就在各种场合重提此事,承认自己误判上当。胡老师的学术态度和磊落品格,令人钦佩。


但往往行业类还存在着另一类“砖家”:


10年前北京中博雅文物鉴定中心鉴定委员会主任牛福忠,将商人谢根荣找来的一堆玉片串成了“金缕玉衣”,请来中国收藏家协会前秘书长王文祥、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杨伯达、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前主任杨富绪、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前副主任委员史树青。


▲金缕玉衣玉片


5位专家在装着“金缕玉衣”的玻璃柜子外“走了一趟看了看”,便为这件“文物”估价24亿元人民币。谢根荣用这一纸估价说明,骗银行放出7亿贷款,最终5.4亿元打了水漂。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类的“专家现象”?


其实在市场经济之前,所有的专家都面临着极强的单位约束力。一旦你出了问题,就有可能被单位除名。

 

过去专家根本不可能出去给人家看东西,更不可能收钱。王世襄先生家门口贴一张纸,上面写着“奉上级指示,不给任何人做鉴定”,其实上级也没有指示他,他就是心里指示自己。

 

中国惟一的政府鉴定机构是1983年成立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由于国家鉴定委员会委员的特殊身份,委员越来越多。文物鉴定委员几乎变成了一种社会荣誉,而不再是纯粹的专家身份。


▲孙学海 原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曾将孙学海除名,原因是有人花两万多块钱请他开具了12张真品鉴定证书。今天面向社会收钱做文物鉴定的事情也开始有了。

 

现在所有行业都一样。作家协会、院士选拔、经济学家给企业当参谋……全部乱七八糟,这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坦荡的“山寨”



现在“高仿”者并不遮遮掩掩,一些名声在外的高仿大师或厂商,还喜欢复制知名作品,因为越是知名作品,越能凸显其技艺精湛、堂堂正正。


▲仿制的恭王府寿字纹圈椅

 

但即使是高仿品能卖到几万元至几十万元,在仿制者看来,他们挣的依然是“辛苦钱”。

 

随着高仿的成本越来越高,真正完全还原明式家具的生产流程和原料成本太高了。

 

比如黄花梨家具高仿,前几年一吨黄花梨2000万,现在都不用“吨”做计量单位,改用论“根”卖了,比如上个月海南农垦总局东大院门旁的那颗海南黄花梨树,卖出264万,每公斤高达10560元。


▲海南农垦一株近60岁枯死黄花梨树拍卖264万元


于是出现高仿行业为了迅速获利,便和许多拍卖行“联手”。

 

一件高仿黄花梨藏品目前在市场上的行价为十几万至几十万元,一般若能在拍卖公司拍出,成交价是出厂价的数十倍。


但也不要觉得拍卖公司能大赚特赚,若非专业经营古典家具,有深厚积淀的拍卖公司,可能一个专场下来,真正卖出的也就两三件,甚至一件也难拍出。

 

最后,用马未都先生的一段话总结:


文物行业的水一点也不深,而是混。水很清澈,你从多高跳下去都触不到底,这叫水深;你现在往里跳,不是戳脚就是撞脑袋,这是水混,只是你看不到底而已。


-  END  -


 往期回顾 


包镶&贴皮:传统技法与造假手法 | 家具篇

寻一件古典家具,把日子过成诗 | 风月无边

提梁盒:从厨房到书房 | 家具篇


声明:公众号文章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搜集,由于网络素材来源不明,除公众号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提示】正大新闻版权归属正大所有,如有转载,请说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