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邮箱登录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 中国第一木塔,你了解多少?
  • 正大拍卖2018-09-15


有一句俗语叫“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就是佛塔。有一种玩具叫做鲁班锁,几个不规则的木块,互相咬合成为一个木构的迷魂阵。浮屠和鲁班锁结合是什么样子?是山西应县的释迦塔。




1934年秋天,我国建筑大师梁思成和他的夫人林徽因,从北平出发赶往山西大同,这对学者夫妇,此次出行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测绘心仪已久的应州释迦塔。



佛宫寺释迦塔匾额



古时的应州就是今天的山西应县,矗立在应县境内的这座木塔,全名叫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


木塔丛建成的那一天起,就以其峻极神工的建筑技术和艺术被誉为天下奇观。



山西应县木塔旧影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供图)

 


整座木塔高耸苍劲、庄重雄浑,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也是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蕴藏了许多建筑史上的不解之谜。

 

 


何人所建



是谁有如此大的能力来大兴土木,修建这样一座规模宏大的木塔呢?


明万历二十七年刊印的《重修应州志》忠,有个叫田惠的人,撰写了《重修佛宫寺释迦塔记》,记载有:


余邦人也,尝疑是塔之来久远,当缔造时费将巨万,而难一碑记耶?索之仅得石一片,上书“辽清宁二年田和尚奉敕募建”数字而已,无他文词。


由此可见,应县木塔是由一个姓田的和尚,在清宁二年奉敕而募建。(这是目前有关应县木塔建造年代最早的文献资料)





但事情好像并不那么简单,许多研究应县木塔的专家,都对此提出了质疑,如此规模宏大技术含量极高额工程,怎么可能由一个和尚募集化缘而建成呢?


并且按当时辽国对佛教徒的称谓,应统称为沙门,不可能有和尚之称,即使是皇家差遣也该叫国师。



木塔内释迦摩尼像



更为值得怀疑的是,在田惠之后,这片记载着木塔修建年代的石头便不复存在了,而其中所记的文字,既未说明书写的时间,也未说明为何人所写,因此田惠所说的那片石头可能是假的,极有可能是田惠的故弄玄虚。



应县木塔内佛像雕塑



在塔上第三层悬挂的金明昌五年的释迦塔牌匾上,发现了二百多个文字的记载,记载有:


大辽清宁二年特建宝塔,大金明昌六年增修益完。


这应该是木塔修建年代最为可靠的记录了。


既然不是和尚所为,那到底是何人要建造一个这么大的塔呢?





这么奢华壮观宏大的建筑工程,绝不是一般的人可以兴造起来的,没错,此塔就是大辽皇家的国家工程。


一个伟大的建筑,也只能诞生在一个辉煌的时代,此刻的大辽国打赢了和北宋的战争,并签订了史上非常著名的“澶渊之盟”,这样就使得大辽可以在稳定的环境中进行建设,再次资金上也获得了大宋朝的巨额岁贡。


几年内随着大辽的疆域的扩张,从各个地方来此的工匠也云集于塞外明珠平城(大同),终于这个佛宫寺工程经过了大辽皇室50年的酝酿,终在辽道宗清宁二年,由辽兴宗的萧皇后主持,在公元1056年动工兴建了。


ps:(萧皇后所属的契丹萧孝穆家族是从辽圣宗,经历了兴宗、道宗三个皇帝的一个重要家族,这个家族出过三个皇后,同时先后出过十个王。一个家族这样的盛况,不仅仅是在辽代,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无钉无铆



应县木塔由54种斗拱铆榫垒叠而成,全塔无一颗铁钉,塔高67.31米,塔身为楼阁式建筑,平面八角形,五层六檐,全塔皆由木构件搭建而成,屹立千年岿然不动,是现存最高的全木结构高层塔式建筑,堪称木构建筑的奇迹。



应县木塔结构示意图


 

其地基以上的耗费红松木料重量达5500多吨,大概是两千五百六十多方,加上施工过程中木材的消耗,木材用材总量可高达三千六百到四千方左右。

 

应县木塔坚如磐石,木塔有内外两圈柱网,各层通过柱、梁、斗拱嵌套在一起而形成套筒结构。



应县木塔内部构造示意图 



辽代木构建筑结构体系在此进一步创新,在结构中大量使用斜撑构件,保证了结构刚性,改变了传统的四边形体系。

 

由柱头枋构成的闭合木框起着圈梁作用,木塔的结构体系有如一个刚性很强的八边形套筒,其中斗拱起着关键的稳定作用。



 

单从外表看,木塔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实际上,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



暗层分布

 

木塔暗层内外槽柱网结构 


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



▲斗拱



由于斗拱系统本身是由若干小木料即斗、拱等榫接在一起,相当于许多小型的悬臂,它们能够调整倾角、平衡弯矩,因此在受到地震、炮击等异常震动时后,斗拱成为一种阻尼装置,通过斗拱榫卯间的摩擦、错位,可以消耗掉外来的巨大能量,使得木塔具有较好的抗震、抗冲击性能。



 梁思成对于应县木塔斗栱的图解



即使在现代,这也是理想的抗震结构。结构布局的合理性使应县木塔在受到多次地震甚至炮击之后依然屹立不倒。

 

进入底层,南北各开一门。11米高的释迦牟尼像坐北朝南,神态怡然,座下八角各饰力士一尊,威猛中不失可爱。顶部穹窿藻井给人以天高莫测的感觉。



释迦牟尼像


 

壁面有六尊如来画像,如来顶部两侧的飞天则活泼丰满,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但目前文物部门为了保护木塔,从第二层起已经不开放了,咱们只能从下面的木塔结构图中窥探一二了。下面这个木构图的母本就是梁思成当年测绘的。



山西应县木塔立面渲染图(左) 剖面图(源自《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



自应县木塔创建以来近千年,前来观瞻礼拜者不计其数,包括辽道宗、元英宗、明成祖、明武宗等帝王级人物。明成祖朱棣和明英宗朱祁镇还于此留下了墨宝,应县木塔堪称一座“书法之塔”。

 

其中明成祖朱棣题的“竣极神工”、明武宗朱厚照题的“天下奇观”笔画苍劲凝重、神韵连贯、婉媚娟秀,为绝代珍品。




 

应县木塔骄傲着矗立在这样一片空旷与寂寥中,它似乎是在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提醒人们,这里曾经有过一个不平凡的过去。




如何搭建



1933年夏天,梁思成和同事刘敦祯、莫宗江从大同下火车后,搭驴车赶往应县。在离城大约还有好几里地时,梁思成突然发现,前面群山环抱中,一座红白相间的宝塔映照着金色的落日,他惊叹道:


就像一个黑色的巨人,俯视着城市。



应县木塔 拍摄为民国时期



梁思成在应县住了7天,把木塔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非常精细地测量了各层的平面,测量了五十多种不同的斗拱,画出了木塔的断面图,绘制了楼梯、栏杆、隔扇的图样,用仪器测量了各檐的高度和塔刹。





花了整整两个星期时间,梁思成和他的得力助手莫宗江两个人,才把这个塔从下到上一层一层地全部都测量了。最后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是塔顶和十几米高的塔刹。


据莫宗江后来回忆,他们两个人从塔刹基座一个维修用的小门走出来,就来到了屋顶上。本来这个塔刹的顶上有八根铁链拴着屋顶的八个屋角,防止大风把塔刹吹走。由于年久失修,这些铁链就垂下来了。



▲塔刹



梁思成居然就握着冰冷的铁链双足悬空爬上去了。学生一看老师都带头爬了,只好硬着头皮也跟着爬上去。他们两个人就把塔刹也测量下来。



1933年梁思成拍摄的应县木塔塔刹照片(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供图)



你看这张照片很珍贵,是梁思成拍的。为什么呢?因为左下角是莫宗江。


我们可以看梁先生为了拍这个塔刹,把镜头取全,还得退到屋顶比较远的地方,很危险。


梁思成同时代有一个学者叫傅斯年,形容考古工作有一句名言,叫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梁莫二人测绘这个应县木塔就真是上穷碧落,而且他们只要一松手就真的下黄泉了。



梁思成一行人考察应县木塔时的老照片



不过这座千年木塔目前面临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它歪了。歪到什么程度呢?比比萨斜塔还要严重!




新中国成立初期,应县曾在塔内召开“万人大会”,每层都安装了喇叭,坐满了人。你可以想象一下,这座木塔要承受多大的重量。在它千年的生命中,这可能是木塔承受的最重一次压力。


后来,应县木塔名声大噪,慕名而来的游客们越来越多,登塔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很多游客来到应县木塔的主要目的就是看看这个木塔是不是真的这么结实——每登一个台阶就使劲跺一次脚!


于是,歪了!





歪了,就修啊!


1934年民国政府对木塔进行了一次“大维护”,拆除了各层间的泥夹墙和斜戗,换成了现在的门和窗,大大降低了各层的抗侧移刚度和承载能力。这次维修影响到了木塔的整体结构,留下了不少遗憾。


但是现在的应县木塔不修不行了,塔内存在柱身及柱头开裂、柱脚劈裂等300余处残损。


于是7位中国最顶尖院士集中在一起开会,讨论怎么修这座塔,共有4个方案:


1.“全拆了再修”:这个到可以,但是有个问题——拆完了没有一个人会组合呀!


2.“建造一个新的结构去支撑”:相当于给木塔做一个脚手架,但是这个工程量不亚于再建一座木塔……而且最重要的,是会极大影响木塔的整个景观。


3.“把完好三到五层吊起来,修底下受损部分”: 这个方案到时可行,但是这个可能会破坏木塔的原有结构。


4.“小补小修,现状加固”:在不改变木塔整体结构的前提下,纠正木塔残损最严重的部位。


最后的结论是:不修,这塔还能再坚持一段时间。

 

直到现在,也没有人敢接修缮应县木塔这个烫手山芋,因为,没有一个人敢负这样的责任,它实在太珍贵了!古代,没有科学家、数学家,没有各种精妙的仪器,但是就是有一群匠人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靠着智慧、经验、灵巧的手,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未来安在


最近巴西国家博物馆着了一把大火,几乎烧光了一切,连他们的总统都出来后悔。




但我们常说,如果道歉有用的话,我们还要警察干什么?


所以我不得不产生这样的担忧:


如果有一天,应县木塔被焚烧殆尽了,那是谁得罪,谁的恶?


毕竟木塔就曾有发生过游客擅自焚烧香烛而引燃的情况。


梁思成先生曾在在书中说到:


古代的木塔古建筑到了今天,应县木塔竟成了国内唯一的孤例。由这一座孤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匠师使用木材登峰造极的技术水平,值得我们永远地景仰。




亲爱的应县木塔,虽然你依然年轻美貌,美貌到让人几乎忘记你已经近千岁,忘记你是木制结构,与巴西的国家博物馆一样,属于易燃建筑,我无法想象,也不敢想:哪一天,你会离我们而去......


 往期回顾 


宋意清秋:从古画中走出的宋式家具 | 家具篇

记胡德生和他的老师,以及他的学生 | 特刊

家具启示录

声明:公众号文章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搜集,由于网络素材来源不明,除公众号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提示】正大新闻版权归属正大所有,如有转载,请说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