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邮箱登录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 坐的历史,就是中国家具的发展史
  • 正大拍卖2021-11-17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历史上,中国人的坐姿经历了从席地而坐,到跪坐,再到垂足坐的过程,坐姿的变化与坐具的发展相辅相成,也孕育出了不同的文化符号。


坐具的发展史,不仅是坐姿的演化史,更是国人的文化史。



箕踞

高逸图 · 唐 孙位


此图描绘的是魏晋时的竹林七贤,箕踞而坐。


 先秦 


殷商时期,我们的坐姿为“蹲踞”“箕踞”。所谓“箕踞”,是席地坐而两脚前伸,这两种坐姿,因不雅而淘汰了。到了殷商晚期,跪坐作为主要坐姿而确立下来。至周以后,跪坐附上了礼制色彩。
据尚秉和《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载:古器用不备,皆坐于地上,而籍以席。因席而坐,是礼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古人自有规矩。



跪坐


女史箴图 · 东晋 顾恺之


此图是根据西晋朝臣张华收集编写的历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女史箴》内容所作之画,以为劝诫和警示。


河北望都汉墓壁画(主记史) 独坐榻 · 汉


一般来说,榻产生于先秦,盛行于汉魏六朝。秦汉时期的人一般多坐在席上,地位尊贵者往往独坐一榻。


河北望都汉墓壁画 · 汉


东汉刘熙的《释名》有详解:“榻,人所坐卧,曰床。床, 装也,所以自装载也。长狭而卑曰榻,言其榻然近地也。”这里提到的“长狭而卑”是相对床而言的,榻一般比较矮、窄。



 两汉 


汉时,人们崇尚黄老无为,乡绅富豪用华美之席来表示自己的身份,因用途有别,分暖席、凉席,暖席由毛皮制,而凉席由竹、草、藤编制。亦有华贵者象牙席、椰叶席等。

长沙马王堆汉墓“锦绣莞席”


西汉时,有“榻”之名,单指坐具,“长狭而卑者曰榻,言其体,榻然近地也,小者曰独坐,主人无二独坐也。”至东汉,“坐床者不可胜当数” 。
东汉末年,出现一种称为“胡床”的坐具,其与床榻完全不同,是唯一的高形坐具,非汉人所创,而由丝绸之路传进。

消夏图 · 元 刘贯道


此图描绘了一个种植着芭蕉、梧桐和竹子的庭园,其左边横置一榻,一人解衣露出胸、肩,赤足卧于榻上纳凉。一般认为此位超逸的高士为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


北齐校书图 · 北齐 杨子华


此图描绘了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逊和文士高干和等11人负责刊定国家收藏的《五经》诸史的情景。图中画三组人物,中心是士大夫四人坐于榻上,榻上有盘盛的菜肴、 酒杯、砚台、箭壶、琴等。此时榻的高度相较汉代已有明显提升。到唐代以后,榻虽然也会出现在人们的居室中,但已不再是主流家具了。



 隋唐 


唐代开始出现了专门供垂足而坐的椅、凳、墩垂足而坐和席地而坐成为两种并行的生活习惯,高型家具得到了较大发展,其形制和种类都有所丰富,而此时,榻作为坐具的功能被逐渐削弱,其中一些高型的榻开始向床靠拢。这在唐代绘画中都得到反映。



垂足而坐




挥扇仕女图 · 唐 周昉


此图描绘了13位头挽高髻、细目圆面、长裙曳地的妃嫔和宫女形象,展示了人物的各种活动:执扇慵坐、解囊抽琴、对镜理妆、绣案做工、挥扇闲憩等,迎合了中晚唐时期大官僚贵族们的审美意趣。



挥扇仕女图局部放大 · 唐 周昉


执扇慵坐、挥扇闲憩的两位垂足而坐的妇女。


捣练图 · 唐 张萱


此图描绘了唐代城市妇女在捣练、络线、熨平、缝制劳动的情景,为盛唐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捣练图局部 · 唐 张萱


此组画中,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


宫乐图 · 唐


此图描绘了后宫嫔妃十人,围坐于一张巨型的方桌四周,有的品茗,有的在行酒令。


重屏会棋图 · 五代 周文矩


此图描绘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景遂,景达,景过会棋情景。头戴高帽,手持盘盒,居中观棋者为中主李景,对弈者是齐王景达和江王景过。四人身后屏风上画白居易“偶眠”诗意,其间又有一扇山水小屏风。故画名日“重屏”。


韩熙载夜宴图 · 五代 顾闳中 


此画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分为悉听琵琶、击鼓观舞、欣赏王屋山跳六么舞、更衣暂歇、清吹合奏、曲终人散,共六段。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 五代 顾闳中

更衣暂歇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 五代 顾闳中

悉听琵琶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 五代 顾闳中

清吹合奏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所描绘家具使用最为齐全,可见高形家具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其中描绘椅子有两种:一为带踏板,腿部前后无枨子,左右上部各一根;另一不带踏板,四脚处有托泥。中国座椅的基本结构已经确立。
到宋元,中国人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基本确立。

至明清引入珍贵木材,再加手工业的繁盛将中国古典家具的发展推向巅峰。


春游晚归图 · 宋


故宫旧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画描绘一老臣骑马踏青回府,前后簇拥着10位侍从,或搬椅,或扛兀,或挑担,或牵马。其中一侍从所扛交椅十分显眼。老臣持鞭回首,仿佛意犹未尽,表现了南宋官僚偏安江南时的悠闲生活。


妆靓仕女图 · 宋 苏汉臣


故宫旧藏,现藏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此画描绘了一位正在梳妆打扮的仕女,其面部形象通过镜面表现出来。画中一桌一条凳已呈现简约工整、文雅清秀的风格。至宋辽金西夏时期,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已完全确定。


蕉阴击球图 · 宋 扇面画


故宫现藏。此画描绘了南宋贵族庭院里的婴戏小景。庭院内奇巧的湖石突兀而立,其后隐现茂盛的芭蕉数丛。石前的少妇正与身旁的女子专注地观看二童子玩槌球游戏。一童手持木拍正欲坐地击球,另一童子则向他急急地喊话。此画中出现了一案一交椅。


绣栊晓镜图 · 宋 王诜


故宫旧藏,现藏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此画描绘了一晨妆已毕的妇人正对镜沉思,抑或端祥自己,仪态端庄。一个侍女手捧茶盘,另一妇人正伸手去盘中取食盒。此画中出现了一桌一榻一小屏风。


秋庭婴戏图 · 宋 苏汉臣


故宫旧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画描绘的庭院中,树立一柱擎天的太湖石,芙蓉与雏菊摇曳生姿,两个锦衣孩童在庭院玩游戏。姊弟二人围着小圆凳,聚精会神地玩推枣磨的游戏。不远处的另一只圆凳上、草地上,还散置着转盘、小佛塔、铙钹等精致的玩具。


秋庭婴戏图局部 · 宋 苏汉臣

漆木坐墩


事林广记 · 元 增补版


此画为元代增补版《事林广记》中的插图,出现一罗汉床与一桌。元代家具造型上以豪放简洁为特征,喜用曲线,家具的形体尺度较大。

事林广记 · 元 增补版


此画为元代增补版《事林广记》中的插图,出现一圈交椅。元代家具各种卯榫结构丰富,罗锅枨和霸王枨是元代出现的新结构。



 宋元 


北宋初,椅子多在宫廷贵族间使用,装饰华丽,也用贵重木材。陆游《老学庵笔记》:高宗在徽宗服中,用白木椅子。钱大主入觐见之曰:“此檀香椅子耶。”其在宋初,惟皇后得坐金漆椅。


皇宫奢华,而民间所用椅子较为简约质朴,如河北钜鹿出土北宋大观年靠背椅,虽由普通木材制成,但其形制、构造已与现代椅基本接近。此外,坐榻之风仍然很盛。这时榻已将壶门装饰改变为如意形线脚的分格立柱。


综上所述,中国垂足坐的起居方式至宋代已经确立下来。
元蒙尚武,追求豪华的享受,这些特点在家具造型上表现为:形体厚重粗大;雕饰繁缛华丽;具有雄伟、豪放、华美的艺术风格。元朝坐具风格与前朝相比形态迥异:马蹄足坐具被大量使用。


村童闹学图 · 明 仇英


现藏上海博物馆。此画描绘了茅草房中的一个学堂,老师伏在讲台上睡觉,学生开始在教室与院子里大闹天宫。院子里有个童子正在画着熟睡的先生的画像,他身边的另一个童子身披一幅写满狂草的书法卷轴,头上戴着一只小茶壶,手拿先生的戒尺,嘴上画着小胡子,扮作一位作法的老道。此画中出现夹头榫案及一方凳。


五同会图 · 明 丁姓画师


上海博物馆藏有一本。此画描绘明中期弘治末年,5位苏州籍高官在北京的雅集活动。所谓“五同”,即“同时也,同乡也,同朝也,而又同志也,同道也,因名之曰五同会,亦曰同会者五人耳”。“吴人出而仕者率盛于天下,今之显于时者仅得五人”。画中人物自卷首始依次为礼部尚书吴宽、礼部侍郎李杰、南京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陈璚、吏部侍郎王鏊及太仆寺卿吴洪。5人皆为苏州人,同在朝廷为官,志同道合。人物分为两组:右边,吴宽、李杰坐于罗汉床上,以年纪最长的吴宽为主。左边,闲步交谈的3人中以陈璚为主。

竹林品古图 · 明 仇英


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画描绘文人雅士聚于竹庭之中,品评古玩字画的场景。


麟堂秋宴图 · 明


此画中出现桌与三把交椅。


千秋绝艳图(局部) · 明


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此卷在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各个朝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传说并在社会或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女性,所以称作“千秋绝艳”图。

千秋绝艳图(局部) · 明


每个人物都手持或配有最能代表和体现她们身份的配物,或琵琶,或花蓝,或笔硕纸墨,或书卷,或铜镜等。此画中出现了桌、几、坐墩。


康熙便服写字像 · 清 郎世宁

现藏故宫博物院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 清 孙温


孙温所绘《全本红楼梦》是大幅绢本工笔彩绘画册,共二十四册,总计230幅图。全图以《红楼梦》大观园全景为开篇,大观园诸多景致悉数入画。画面始终围绕原著的故事情节推进,每个章回情节所用画幅数量不尽相同。此两幅画中出现四出头官帽椅、桌、几、坐墩等。


 明清 


明清手工业发展水平极高,海南及东南亚一带的木材如黄花黎、鸂鶒木、紫檀等源源输入,加之精良的木工技术,制造出举世闻名的明式家具。


这一时期坐具最大特点是文人参与设计,极具意匠美。


明式家具的设计者大多是文化气息甚浓的文人雅士,由他们设计出家具图样后,再交由出色的木工制作而成。在家具设计之时,设计者往往会将自己的奇思妙想融于设计之中,使家具的造型优美、稳重、简朴,各组件的比例讲求实用与审美的一致,装饰讲究少而精,淡而雅。


明式坐具注重委婉含蓄,干净简朴之曲线,若有若无、若虚若实,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体现了虚无空灵的禅意。
中国传统家具至明朝已经趋于成熟。坐具种类已经可以确定下来:即凳、墩、椅、宝座四类。
一、凳,是有腿、座面而无扶手、靠背的坐具。
二、墩,无靠背,其特征是整体为鼓形,腹部大,上下小,座面多为圆形,又称绣墩。从结构上看,可分“开光”和“不开光”两种。因用材不同,有绣墩、瓜棱墩、树根墩、藤墩、瓷墩、石墩等。
三、椅是有靠背的坐具,可坐可倚。又可细分为靠背椅、扶手椅、圈椅和交椅四类。
四、宝座,尺寸比椅大,比榻小。座面长方形,有扶手有靠背,但都是实芯板,上雕饰花饰。多单件布置于宫廷、行宫、王府殿堂的轴线重要位置。
清初座椅基本继承了明代风格,中期以后,随着清朝皇家审美趣味的转移,坐具追求华贵,与明式家具相对应,形成了以镶嵌精美,雕工繁缛为特点的清式家具。


 — 结语 —


在人类文明发展初期,蹲踞与箕踞是自然休息方式,直到人们有了文雅观念,于是就以席地代之,商周礼制就在人的坐姿上有严苛细致的规定,直至魏晋,礼制松弛,玄学兴起,这也改变了坐姿方式,比如有了蜷腿和盘腿的坐姿。


此外,胡床等坐具经丝绸之路传入东土。北宋末年迁都临安,《木经》《营造法式》问世,加之江南阴雨潮湿,垂足坐终于被确定下来,于是“坐具”作为一种文人心灵的物化,被明清工匠不断探索修饰,成为中国传统家具美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  END  -

提示】正大新闻版权归属正大所有,如有转载,请说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