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邮箱登录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 汉代那些别出心裁的家具们
  • 正大拍卖2022-02-13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汉画像石中的家具形象品种众多,如席、床、榻、几、案、橱、架、俎等等。其中的各个种类虽是遵循了一定的规范,但仅从画像中来看,往往某一单个品种就有十分丰富的变化。


画像中除了常规的低型家具形象外,不乏别出心裁的家具样式,其中有些甚至已具备了超越时空的特点而给今人带来很大的惊喜。



在中国艺术史上,汉代艺术以其“深沉雄大”的特性而为后人赞叹。中国宋代以前的古代家具实物保留下来的很少,除了少数的青铜、漆木家具被埋在坟墓里得以幸存外,其他均已灰飞烟灭。


因此,研究汉代家具主要依赖于汉代画像,这样一来,对画像中的家具形象进行分析归纳来研究汉代家具是十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西汉 彩绘漆屏风 1972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


汉代人的起居方式在中国家具发展史上被称为“低坐”,即以“席地而坐”为主,以席、几、床、榻等低型家具为主要生活器具。中国低坐的历史甚长,从远古一直延续到宋代,史书上对此种方式也有大量记载。

 

汉画像石中的家具形象品种众多,如席、床、榻、几、案、橱、架、俎等等。其中的各个种类虽是遵循了一定的规范,但仅从画像中来看,往往某一单个品种就有十分丰富的变化。画像中除了常规的低型家具形象外,不乏别出心裁的家具样式,其中有些甚至已具备了超越时空的特点而给今人带来很大的惊喜。


西汉 双层九子漆奁 湖南省博物馆藏




席这种最古老的家具经过商、周的发展到了汉代,独坐席、合席和数人合坐的连席已经十分普及和完善,但是合坐多达五人以上的长连席的出现却是突出反映了筵席的设计能力、室内空间尺度、宴乐规模、当时纺织和编织技术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无形中暗示了人们讲究排场和热闹,追求规范和契合的心理状态。

 

汉代画像砖拓片 宴饮


从这两张作品可以猜测那时甚至还会出现更长的、更为壮观的连席。今天虽已见不到这种局面,但是现代公共家具设计的一种连体化倾向却和这种连席有内在联系。


 

山东沂南古画像石墓




在汉代画像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几的形象,昔日“五几”的形制已得到新的发展,而庋物几、凭几、书几、床前几的丰富说明了当时人们对这种家具的充分挖掘。在这些几当中,有几种几是极有特点的。

 

①折叠式凭几

 

在安徽宿县褚兰画像石中就出现了一个折叠式凭几的造型。此画虽然比较稚拙,但依旧可见几的结构特点。

 


折叠家具,自古有之,比如战国楚墓荆门包山2号就出土过现在所知最早、最完美的折叠床。折叠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家具形态发生重大变化,也使家具变得适合放置与携带,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胡床。

 


最早的折叠床


因此这一折叠几形象的出现可以看出当时这一设计已成为人们乐于开发的对象,这件画像石中的折叠几形象不同于安徽天长县三角圩汉墓出土的实物几。


特异之处体现在几两端栅足的中间均有两条横木结构,虽然更细微的结构和力学处理无法知晓,但肯定是以中间横木为轴心折叠来调节它的高低。这种结构处理在以后的几中一直没有出现过,因此此几的结构特征还有待于人们作进一步研究。

 

②可供人垂足而坐的几

 

在徐州画像石和河南画像石《聂政自屠》两画中均出现了人垂足坐于几上而将几当做凳子坐的现象。我们知道,汉末中原汉人中才有人开始尝试接受垂足而坐的生活方式,因此这两幅图就显得很特殊。

 

南阳汉画《聂政自屠》拓片


这两个几本身均是非常典型的传统几的造型,人们一般是以之来凭倚的。而这里出现了垂足坐于其上的特例雄辩地说明了,我们对于当时“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不能绝对化理解,应该考虑到人垂足而坐的偶然性

 

徐州画像石 


其实这种情形出现在生活中应是尤为自然的,但是唐以前的图像资料中这方面的例子一直没出现过。这正如今入也会出现跪坐和盘腿坐的情形,因为无论席地坐还是垂足坐都应是人类极易做出的行为方式,有时产生互换是不足为奇的。


然而垂足坐于几上和凭倚于几上对几的力度强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前者显然要大于后者。这样对于几结构的处理,不同强度木材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③双层几

 

该几见于沂南画像石,为典型的双层曲栅足庋物几。几面有彩饰,第2层几面上陈设有不同形状的3个小箧。《释名、释床帐》对几有解释:几,庋也,所以庋物也。庋为藏的意思,所以几本来就是可以用来放置东西的。特别是几被做成双层后,放置的东西增多,高度增加,形式上的变化增大,无疑是对传统几的丰富

 


在河南密县打虎亭1号墓画像中甚至还出现一种灵活机动的双层几。就是将一小几放于一大几的几面上构成双层几的造型。如此灵活组合也可显示当时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会有突破常规的创造。


今天的现代几不少也被设计成双层式的,和古代的双层几相比,虽然在对待形式法则上古今差异很大,但就其基本功能而言却是极其相似的.即均源于功能的需要。


山东沂南古画像石墓


沂南画像石中的庋文书之几,在几面两端有竖立的边棱,可防止简册滚落。此边棱再加高并向外卷,便形成如烧沟1035号墓所出卷耳案。这类构造的出现,也助长了几和案互相混淆的趋势


东汉陶卷耳案 河南洛阳烧沟汉墓出土


在沂南画像石中还见到一种在圆形底座上竖立一柱,贯长方板,顶上并装有圆盘的家具,其正中的板上放置着熏炉、方箧等物。


此器不知其名,姑称之为圆台。庋物用,似家具中的桌。汉代罕见垂足高坐者,这时似不应有桌椅等高家具。然而汉代中原地区虽无椅,却产生了雏形的桌。


东汉圆台 山东沂南画像石拓片局部



①叠案

 

案在汉代有矮足案和高足案之分。这两大类的案都有相当多的款式。其中别具特色的是一些多层相叠的高足案。这些高足案的高足是相对于矮足案很矮的垫脚或圈足而言的,其实今天看来并不高。


这些可以叠放的案的特点是除了较为整齐划一外,更有意思的还是可以像今天的盘子一样层层叠加至很高。

 


如辽阳棒台子屯壁画就出现了5层叠放的圆形案,而四川彭县画像砖上的矩形案则多达12层叠放,更奇特的是最高一层案上竟有一女子双手支于案边往上做优美的高难度舞蹈。


这一画像的初始目的可能是为了炫耀死者对于身怀绝技舞女的占有,然而却是间接反映了当时制案者的工艺技能,因为要使各个案整齐如一.叠放后层层相依而如同一整体,没有娴熟的木作技能是无法想象的



跳丸盘鼓叠案画像砖


这似乎也可看出早期人们对待家具工艺上的批量化、模数化和统一化原则的一种不经意把握,当然这种把握是典型的手工业时代的产物,但是正如英国著名学者路希·史密斯在其《工业设计史》中所断言的,即使在工业化前的社会里也存在让今天惊叹的工业化原则和思想。


由此可见,这些设计正如汉代人对一些多子奁、漆隔的模数化设计和对一些铜灯的环保化设计一样,展示了汉代人工艺思想的巧妙性和前瞻性

 

辽阳棒台子屯壁画 5层叠放的圆形案


高足案

 

在汉墓画像石上还有一组足的高度类似于今天桌子的高足案。这种案上陈放了不少食品。高足案的奇特之处在于案面有长短之分,案面还可与案腿分离并在由各腿组成的框架上挪动以便陈放食品。


就其实际功能来说它已具备了后世高桌的特点,甚至在具体的使用功能上还超出了后世高桌

 

汉代画像砖拓片 羊尊酒肆


不过当时垂足高坐之风并未盛行,而且也并无高椅、高凳与之相配,因此此组高足案可称为当时厨房里一种方便的操作台面。


因为和高坐具相配的桌子出现在隋唐之际,五代时期才见到桌子名称。而实际上仅就形象而言,这些高足案完全可以称为桌子。





前面提到画像中有可同时坐很多人的连席,在画像表现的庖厨题材中也出现了不少类似的热闹场面,比如出现了可谓创造了厨房用具之最的4人合用的连俎

 

俎,即今天的砧板。有虞氏时称“棕”,夏后氏时称“嶡”,商代称“椇”,周代称“房俎”。到了汉代,俎有两种作用:一是盛放牺牲用的祭俎,二是切肉、菜用的砧俎。前者在画像中并不多见,而后者在庖厨一类的画像中则经常出现。有一人用的,也有二人用的。但又宽又大供4人合用的连俎则极为少见。

 


此俎的形制类似于长几,由于甚长,故有三组直栅足支撑俎面板,四位厨师在俎上十分忙碌,神态各异,显示出当时大户人家热气腾腾的厨房场景和厨师间密切配合、有条不紊的情形。中国的联体家具其实早有历史,连体家具实际上反映了中国早期造物设计上的系统性思维。




-  END  -

提示】正大新闻版权归属正大所有,如有转载,请说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