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邮箱登录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 天工奇智 | 家具中的智慧之光(上)
  • 正大拍卖2022-02-27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今人常笑古人痴,却少有人知古人智慧的非凡。除了众所周知的四大发明,在家具中亦有不少“机关”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谈到传统家具,我们往往会惊艳于先秦时期的浪漫怪奇,唐代的华丽秀妍,宋代的纤巧文秀,清代的精雅富丽,以及冠顶明珠明式家具的完美。


家具的艺术风格往往是第一眼就直达内心,如向湖投石,激起人对于美的追求和共鸣。其实在纯粹的美之外,传统中式家具中,亦不乏一些以“智慧”为主题的巧作。


清代 黄花梨球形鲁班锁一对 观复博物馆藏


虽然古人往往多对此等“奇技淫巧”嗤之以鼻,但以今人目光来看,这些作品无不凝结着古代人民的高超智慧和无穷创造力,而智慧和创造力,正是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重要动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些许中国古人的“智慧家具”。



对于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来说,博弈既是一种消遣游戏,更是智慧的战场、陶冶身心的一种艺术,故而棋能与琴、书、画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艺术形式,甚至在上层统治者的偏爱下,成为官方认可并提倡的一种脑力运动。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棋文化中,文人不仅会挑战世界公认的第一大智力运动围棋、以楚汉相争为背景的象棋,还热衷于现今已失传的双陆棋等游戏,这些棋类游戏往往有着不同的规则,需要不同的棋盘与棋子。



但单独为每种棋定制棋桌未免过于奢侈,亦不便于摆放和储纳,因此,一桌多用的活面棋桌应运而生。这种棋桌往往带盖,即最表面的一层平整光滑如普通桌,可用于平日待客饮食,打开盖面,才知道内里有着什么乾坤。


因活面棋桌的设计也多有差别,在此我们以故宫博物院藏有的明代黑漆棋桌为例说明。


其桌面上设有活榫,将其拉开,便可得到一方八足棋桌,桌心正是一张活心板,上绘黄地红格围棋盘,背面黄素漆地。棋盘侧镟圆口棋子盒两个,均有盖,内装黑白棋子各一份。


明 黑漆棋桌 故宫博物院藏


而将棋盘拿出,还可看到方槽,槽内各装抽屉一个,里面是雕玉牛牌、雕骨牌、骨摋子牛牌、纸筹等物,正是明清小说《金瓶梅》、《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的骨牌博戏等当时民间流行的棋牌游戏所需要的道具。


明 黑漆棋桌 故宫博物院藏


此棋桌的设计偏重于围棋,结合了拉合与切换两种方法,更注重使用时的灵巧方便,但亦保有了不错的储纳功能,十分适合游戏。


亦有仅使用切换桌面方法的活面棋桌,如下者,其储纳道具与琐物的空间分布与前者近似,但将外部桌面掀开,仅可见内嵌象棋桌面,再将象棋桌面取出,内部为双陆棋桌面,功能更为齐全。


明末清初 黄花梨螭龙纹展腿活面棋桌

南京正大2021秋拍拍品



早至公元前一世纪,中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领略到几何图形的奥妙。


到了北宋时,黄伯思发现使用七张不同大小的桌几互相拼凑,任意组合,便可满足家中各种规格宴会的需要,而“燕衍之余,以之展经史、陈古玩,无施而不宜”


因满足日常生活实用而诞生的这种家具组合名为【燕几】,它向我们展现了宋人的智慧:以正方形为基本形制来组合家具群,将对平面几何的理解融纳入立体家具的运用,仅需长桌两张,中桌两张,小桌三张,便再也没有桌几不适的烦扰。


北宋 黄伯思《燕几图》


在此基础上,明朝的严澄设计出了蝶翅几,以十三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桌几组合而成。而万历年间常熟地区一名叫戈汕的工匠又编出了蝶几谱,如《常熟县志》所说:戈汕能书善画,尝造蝶几,长短方圆,惟意自裁,垒者尤多,张者满室,自二三客至数十俱可用。


在蝶几谱中,我们可以看到十三张桌几:其中长斜(等腰梯形)两张;右半斜(直角梯形)两张,左半斜两张;大三斜(等腰直角三角形)两张,小三斜四张,闰一张。


多种几何图形的引入也使得家具的组合方式更为多样,除了规整的方形,亦可随心所欲,摆出各种独特的造型。



人们从燕几蝶几中深深体会到了图形组合的乐趣,于是缩小版的玩具七巧板应运而生,成为了风靡明清两代的游戏。


正如清代陆以湉《冷庐杂识》的记载:“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


清 《七巧图》和《益智图》 故宫博物院藏


七巧板给了家具制作新的灵感,在清代中晚期,七巧桌出现了,它一般由一件正方形桌、一件平行四边形桌和五件三角形桌几组合而成。


不同于前述燕几用于满足不同宴会规模的需要,七巧桌的拼合往往由主人自行搭配,既可随地而设异形,提高了空间使用率;又十分灵活,可尽情释放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增添生活情趣。只可惜现存较少,唯有苏州留园揖峰轩、鲁迅祖宅等地还可见到实物。


七巧桌 鲁迅祖宅藏



木作的艺术既包涵线条的艺术,也包涵色彩的艺术,但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种结构的艺术。家具不同于书画,能在凭空中随意涂抹挥洒,作为实用器具,如何让一件家具牢固可靠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


除了选择坚固耐用的材料,结构的搭建也是工匠的必修之课。在此之上,一些尤为机灵的工匠巧用榫卯、铜件,将部分家具的结构拆分改造,使之可以在不同状态中来回切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而此类家具往往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折叠家具。据现今考古发现,这类家具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战国晚期:湖北荆门市十里铺镇附近的战国晚期楚墓中,正有完整的折叠床出现,只需将横枨轻轻提起,就可以把两旁的床枋向中间折叠,使大床变成小床。


战国晚期 漆木围栏折叠床


此床结构并不复杂,使用起来也格外方便,甚至能稳固地历经数千年时光,最令人惊讶的是,此床通身没有一个钉子,构件之间全是用榫卯连接。此等工艺,即便放在今天,也很难复刻。


对于这件折叠床来说,大小的改变或是为了适应不同人数的需要。但折叠的艺术并不止步于此,从明清家具的经典之作交椅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典型的折叠结构。


交椅往往腿足交叉,以轴钉连接交点来开合,使用时舒展如普通椅,不用时收合如木板,是为了满足收纳和携带的需要,好让主人即便出游野外,也能用上舒服的交椅。


明 黄花梨木圆后背交椅 上海博物馆藏


但家具工匠并不满足于将这种精妙的折叠技术仅用于大小的转换,更为精妙的设计是通过折叠实现功能的转换。


如故宫博物院藏有的这件旅行文具箱,其箱设暗锁、活页,状如普通文具箱。箱内设计有两个同样大小的屉盒,每一屉盒都有两层形式各异的多宝格,可以放置64件套小巧精细的文房四宝及文杂器具。


但将箱打开,使箱盖和箱底合拢,便能形成桌面。为桌形态所设计的桌腿暗藏在箱槽之中,用活动薄板支撑,再用铜鎏金暗扣固定,使用时将四腿拉出、使其直立于地即可。


清乾隆 旅行文具箱 故宫博物院藏


既可储纳众多琐物,随身携带,又可随地展开,支腿成桌,便于饮食书画,实乃文人雅士居家旅行必备之物。


无怪乎屠隆都在《考槃馀事》中盛赞:“一张高一尺六寸,长三尺二寸,阔二尺四寸,作二面折脚活法,展则成桌,叠则成匣,以便携带,席地用此抬合,以供酬酢。其小几一张,同上叠式,高一尺四寸,长一尺二寸,阔八寸,以水磨楠木为之,置之坐外,列炉焚香,置瓶插花,以供清赏。”


除了箱与桌的融合,木匠们还挑战着各种不可思议的组合,如此件民国家具梯子靠背椅,工匠在腿足处巧作斜线分割,使整件家具由左上和右下两部分组成,以座面处直线为轴,仅需操纵左上,就能使其完成转变。


民国 红木折叠梯子靠背椅 研习社藏品


顺时针为梯,逆时针为椅,体现出了工匠对结构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不凡的智慧。繁复的结构同时也保证了家具的稳健,因为工匠同时精准把握了靠背高度,使其能够在倒置时做梯子支撑。


除此之外,椅子看面的靠背、前足两处的繁复雕花与设计更彰显了匠人高超的技艺,才使此品以智慧结构为骨,以雕刻艺术为皮,骨皮俱佳,独树一帜。


-  END  -

提示】正大新闻版权归属正大所有,如有转载,请说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