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邮箱登录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 天工奇智 | 家具中的智慧之光(下)
  • 正大拍卖2022-03-06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古人在家具设计制作中体现出的高超智慧绝非一文可以尽道,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来欣赏古代家具中的智慧之光。




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家具的制作离不开木头,故而家具制造往往被视为一种木作。而要是问起木匠的鼻祖是谁,相信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如雷贯耳——鲁班,“班门弄斧”的班门,指的就是鲁班的门。

鲁班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名般(),故而常被称为公输盘(亦读bān)、鲁班。他不仅有着丰富的土木制作经验,还是传说中许多木匠常用工具(如钻、刨子、曲尺、墨斗等等)的发明者。


《鲁班》特种邮票 中国邮政2019年发行


在他所生活的春秋时期,还有一位擅长机关术的墨子,据《墨子》记载,能同时放出许多弩箭的连弩车、能任意转换方向的转射机、能投射炭火的藉车等军事城防机械都是墨子的发明。


在先秦典籍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两位天才同台竞技的故事。《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篇》中提到:“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让人惊叹,原来先秦时中国已经有了“无人机”出现。


《墨子·鲁问》中则说:“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上天。”不服气的鲁班立刻做出了能飞三天的升级版,却被墨子批评“不利于人”。后来,二人又比拼了兵器设计,甚至运用于城防工事,其发明创造之繁多精巧,甚至令今人也为之赞叹。


山东滕州 鲁班纪念馆


而鲁班正有一炫技之作——鲁班枕鲁班枕又名“瞎掰”,这一器物的主体结构为一块分成三个部分的木板,这三个部分并非后天连缀而成,而是天生一体。

因此,从最初的选料流程开始,工匠便必须选用一整块大料,煮蒸一年后等其干透再锯成板材。其上还必须预先画好各部分的线条,然后再进行锯、刨、雕、凿等工艺,使其内部无一钉一眼,却能任意掰开合上,十分精妙。


这一器物,放平时为普通一板,可作枕头,故得其名,若折叠交错,又可当成矮凳使用,其体量往往轻小,十分便于携带,且开合自如,经久耐用,体现出了鲁班对木构的超凡理解和精妙绝伦的创想。





在古代的智慧家具中,还有一些为了适应某一种用途而发明的专研之作,我们今天要提到的便是其中一件——甘蔗床。


甘蔗汁水甜美,但纤维粗厚,对于牙口不好的人来说实在难啃,且汁水横流,又容易弄脏衣裙,既然只取其汁,古人便绞尽脑汁设计出了榨取甘蔗汁水的甘蔗床,说白了,这一器具就是古代版的甘蔗专属版“榨汁机”


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它的设计:(甘蔗床)造型近似板凳,而面板向一端倾斜,并开圆槽与流口相通,以便蔗汁自槽流入容器。凳面植立柱两根,中加横枨。压板如一把拍子,尽端插入枨下,采用了杠杆的构造



也就是说,这一物实际上是在凳子的基础上做的创新设计,其主要运用了杠杆的原理。当我们使用时,先拿起压板,将蔗段放入其中,然后握住横杆用力向下,使压板能够榨取甘蔗汁液,而汁液顺着凳上的小槽自然流向较低一端,其下放置容器,自然可以将榨取出的汁液都收集起来。


而国博展览的这件甘蔗床,凳面的立柱、控制压板的横杆、腿间的牙板,无不雕上了精美细致的花纹,连凳面的线条都做了繁复的设计,可见此品来历不凡。不过反过来想,能单独为榨汁专门创造一件家具,这个成本确实只有富贵之家才承担得起。


清 楸木雕花甘蔗床 国家博物馆藏




在传统柜类家具的分类中,我们常听到方角柜和圆角柜两兄弟的名字。这两种柜子大致上都为长方形,据王世襄先生所说,它们的区分在于柜顶转角的形状。


方角柜的柜角常以粽角榫攒接而成,门框与柜身通常用活页连接;而圆角柜的柜帽通常是喷出的,其上设臼窝以容纳门轴。这两种柜子在使用上并无区别,都同样方便,前者的开合依靠铜件成立,而后者的设计中蕴藏的却是古人对力学的深刻理解。


圆角柜的造型通常上小下大,四足也做明显的“侧脚收分”,因此,国外常称它为“A字柜”,南方多称它为“大小头”。


明 榉木圆角柜 上海博物馆藏


这一设计使得柜子的重心往往在偏下的地方。当我们不完全开启柜门时,因为重心偏离向内侧,连接在门轴上的柜门会自动地向内旋转,缓缓合上,最终还原如初。


此外,圆角柜内部设计的两个抽屉往往也非常讲究。一个真正工艺到位的圆角柜,两个抽屉的上面是封死的。也就是说抽屉部分的空间是极为严实的,其中一个抽屉往里推的时候,因为内部气压的作用,另外一个会自动往外推。


虽然这一设计只是圆角柜上的一小部分,却成为了画龙点睛之笔,使得圆角柜在众多家具中脱颖而出,别具一格地展现着古人对力学的深刻理解、对重心的精准利用、对艺术的至高追求。


清早期 黄花梨瓜棱腿圆角柜

南京正大2021秋拍拍品




在众多的科技发明中,我们往往看到更多的是“需要促进创造”,工具从诞生之初便是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故而古人家具的创造也无不是为了适应人们生活的日常需要。


除了便捷实用和美观艺术之外,人们往往对家具还有一些特别的要求,比如养生。为了追求冬暖夏凉,李渔画出了暖椅凉杌的设计图,古人也确实有储存冰块祛暑的冰鉴冰箱、放置火盆的火盆架等物。


清 柏木冰箱 故宫博物院藏


自然,也有一些帮助锻炼身体的器具,譬如我们今天要提到的滚凳。滚凳形似脚踏,但并不像脚踏是椅、床等家具的附属,而是单成一类。在明代杨定见本的《水浒传》插图、《鲁班经匠家镜》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它的设计也被高濂原原本本地记载在了养生专著《遵生八笺》之中:“……今置木凳,长二尺,阔六寸,高如常,四桯镶成,中分一档二空,中车圆木两根,两头留轴转动,凳中凿窍活装,以脚踹轴,滚动往来,脚底令泉涌穴手擦,终日为之便甚。”


明 杨定见本《忠义水浒全传》第五十六回插图


滚凳的发明利用了传统的穴道养生术,如《黄帝内经》中记载:“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脚底的涌泉穴是精气之所起,寒气之所进,故而在使用滚凳时,人们以脚滚轴,使其刺激要穴,按摩脚部,不仅舒筋活络,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尤其是对老年多病、行动不便的人更是大有裨益。




照明灯架又名“灯台",专用于盛放油灯或蜡烛。在没有电灯的古代,无论用的是植物油脂还是动物油脂,灯具都绝对是老百姓家里不可缺少的装备。


发展到明清时,灯具已经相当成熟,按其使用方法可分为固定式、悬挂式、升降式三种固定式灯架由灯、灯杆、底座三部分组成,不能调节其高度。悬挂式灯架由挑杆和底座组成,灯杆上端的木杆上则常常装有铜拐角,钉有吊环,用以悬挂灯火。


《仇画列女传·卷一·卫灵夫人》书影


而最后一种升降式灯架,南方俗称“满堂红”,因为民间常常在喜庆吉日用它在厅堂照明。它的底座往往类似座屏,在横框上部设孔,再将立杆插入其中。灯杆顶部为放置蜡烛的托盘,下方往往在四角设角牙支撑托盘,同时为了防风,还会套上灯罩。


灯杆下端才是整件家具的精髓所在:此处设“丁”字形横木,两端出榫并置于底座立柱内侧的直槽中,灯杆可以顺直槽上下滑动,不致滑出槽口。


而灯杆从木框横梁穿出的圆孔旁还要设木楔,当灯杆被提到适合的高度时,可按下木楔使其挤塞灯杆,从而达到固定的目的。


伍嘉恩《明式家具二十年经眼录》书影


在此基础上,还有工匠将其改造成更为精巧的“冉”字形,通过机械作用来调节灯台的高度,使光照位置和强度适合不同场合的需要,可见古人在家具改造上的无穷热情与创造力。


在科学尚未建立出完整体系的古代,人们仅凭记录现象、积累经验、思考原理就能实现无数精妙的发明与创造,在天文学、农学、数学、医学等领域获得累累硕果,领域的交叉又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借鉴精髓,从而衍生出更多的成果。


宋应星著《天工开物》,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即天的职责由人代替;人如何代替?“开物成务”,即晓万物道理,后按此行事。故而人间异物,莫不出于奇智,正如他的注解:“盖人巧造成异物”。


-  END  -

提示】正大新闻版权归属正大所有,如有转载,请说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