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邮箱登录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 天凉好个秋,来看古人的秋庭风光
  • 正大拍卖2022-09-25


秋庭秋光满



“气始于冬至,周而复始。”


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天体运行的轨迹、天气和气温的变化、物候现象的转变,这些岁月积淀下来的经验,成为了人们生活作息的指引。


清 《胤禛耕织图册·收刈》 故宫博物院藏


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农作物的一生往往按照既定的轨迹完成。而对于文人来说,颐养生命之道亦要按四时节气而行,庭园布置,也不可马虎轻率。


明 仇英《独乐园图》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如张岱不二斋中,四季各有宜人之处:

夏日,建兰、茉莉芗泽浸人,沁入衣裾。重阳前后,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层,高下列之,颜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则梧叶落,蜡梅开,暖日晒窗,红炉毾㲪。以昆山石种水仙,列阶趾。春时,四壁下皆山兰,槛前芍药半亩,多有异本。


既逢秋节,天爽气清,一起来看看古画里的秋庭风光。



秋庭戏婴图


在宋代著名婴戏图画家苏汉臣的笔下,秋庭是适宜孩童玩乐的场所。这幅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秋庭戏婴图》,虽然仅描绘了秋庭一角,却也让人感受到了秋庭之美与孩童之乐。


北宋 苏汉臣《秋庭戏婴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秋庭的自然风光为奇石和花卉,奇石高耸挺拔,颇有“一柱擎天”之姿,其侧芙蓉花灿烂恣意,或含苞,或盛放,左右散落,自成一派。


曲与直,刚与柔,朴拙与多彩,集中与分散......石与花以两种完全背离的姿态巧妙融合为一景,成为秋庭中最亮眼的风景。



前方则随意放置着两个开光鼓墩,两个孩童围着其中一个鼓墩玩推枣磨游戏。这种游戏玩之前需要准备三颗枣、三根短竹签和一根扁竹签。


将其中一颗枣子上半部分削去,露出半个枣核,并将三根短竹签插在枣下当足,使得枣子能够立在桌子上。然后将另外两颗枣子插在扁竹签的两端,并放在枣核上使之保持平衡。通过比较旋转扁竹签的圈数和持续时间分输赢。



另一只坐墩上则置放着孩童不玩的各种玩具,如转盘、小塔和铙钹等。两件坐墩造型与装饰都完全相同,别无二致。


坐墩形制小巧,易于搬动,是坐具中的简雅典范,故而庭院、游廊、高台等等地方均可随主人心意设坐墩备用。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会使用这种轻便坐具,在不拘礼法的孩童眼中,甚至还可以做小承具。


宋 浴婴仕女图(局部) 弗利尔美术馆藏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


清代的宫廷绘画中,有一组以时间为逻辑,展现雍正一年十二月各月主要活动的绘画,同时也细致描绘了不同时节的宫廷风光,它就是《雍正十二月行乐图》。


这套行乐图现存三个版本,故宫博物院藏有两本,其中一本是乾隆年间郎世宁所绘摹本,台北故宫博物院另藏有一本。三本间略有差别,但差距不大,我们在此以故宫无款印版为准。


七月图中庭院的自然风光被掩映在屋舍和墙壁之后,但还是可见高耸的奇石、粲然的鲜花,高大笔直的树木,奇石上藤蔓缠绕,庭院另一端甚至还植有一片葡萄架,正是硕果累累之时。


清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七月乞巧》 故宫博物院藏


因七月图以乞巧为题,画面中心为一临水楼台,其上宫廷贵族女性群集乞巧。台中设一长方桌,似为圆包圆裹腿作,旁侧还各置一高挑的固定式灯台。


清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七月乞巧》 故宫博物院藏


而八月主题为赏月,整幅图景以湖中圆月倒影为中心,上方作三层攒尖顶高楼,下方则为游廊与秋庭。


高楼观景台上仅设两方大桌,一桌旁贵人群集,或坐于坐墩,或立于旁侧。另一张大桌则傍栏杆而设,其上置放着饮食等物,还配了一瓶插花,顿增风雅韵味。


清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八月赏月》 故宫博物院藏


下方秋庭风光秀美,高木架作围栏将庭院进一步分隔成两个疏通的空间,其上还爬满藤蔓,花叶相映。


两边则各设高树、奇石、鲜花、蕉叶,这些都是庭院常见之物,因时节得宜而风光无限


清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八月赏月》 故宫博物院藏


九月赏菊,更是花团锦簇,满目缤纷。庭院中不仅随处植来鲜艳的花朵,更将植有名贵菊花的各色花盆搬来陈设,甚至还用花架花几托起,更便于人们欣赏不同品种的珍稀菊花。


正是“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清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九月赏菊》 故宫博物院藏



月曼清游图


看完了雍正在圆明园的秋季行乐图,我们再来看看宫廷嫔妃的秋庭生活。陈枚于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绘成的《月曼清游图》册深得乾隆帝之心,虽往往只取一角一景,亦展现出了宫廷嫔妃的秋日闲趣。


七月绕不开的就是七夕节活动,对于女子来说乞巧更是十分重要,故而《月曼清游图》中的七月图景亦是乞巧图。


其乞巧之地设于河畔,旁侧种植着许多高大的桐树,正是枝繁叶茂之时,桐荫浓密遮天,嫔妃们在树下设香几一方,放置乞巧之物。这件香几造型端方雅正,还带霸王枨,底足间装屉,十分经典。


清 陈枚《月曼清游图·桐荫乞巧》 故宫博物院藏


乞巧活动自古以来也有着不同的版本,譬如使蜘蛛结网。这里的“乞巧”是将一束针放入盛水的碗中,针在水中呈现出的图案愈是好看,就证明放针者的手愈是灵巧。


八月中秋佳节,当然要赏秋月。而人们选择赏月之地,往往都会在视野开阔、更接近天空的户外高台,如丘处机诗云:“上高台、回观天地寥廓。疏星隐现,空一轮明月,昭昭无著。”


《月曼清游图》中的贵族妇女也一样,除了高台,她们还会在游廊上凭栏赏月,这也别有一番滋味。


清 陈枚《月曼清游图·琼台玩月》 故宫博物院藏


宫廷生活画中月令题材的选择往往是相似的,每至九月,后宫佳丽们也会进行赏菊活动,虽没有《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中排场盛大,鲜花美人,倒也十分养眼。


秋季赏菊在宋代时已经十分兴盛,据记载,当时菊花就已经有了三百多个品种,《东京梦华录》中更是称重阳日都下的菊花“无处无之”。


到了清代,赏菊之风亦十分流行,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特别提到一种【九花山子】:

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庋广厦中,前轩后轾,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


清 陈枚《月曼清游图·重阳赏菊》 故宫博物院藏



喜溢秋庭图


喜好画像的道光帝留下了许多反映宫中生活的行乐图,其中就有一幅《喜溢秋庭图》,画的是道光帝和嫔妃子女在秋庭的活动。


《喜溢秋庭图》上共绘八人,经专家推断考证,这幅绘画的记录与《造办处清档》中的一条相合,其应该是道光十三年宫廷画家贺世魁所作。


清道光 《道光帝喜溢秋庭图》 故宫博物院藏


细察此图,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值得玩味的细节,可见画家在绘制此图时的巧思。其自然景物的选择暗示了此时的时节,如左上角的红枫,背景里的秃树,庭院中的各色秋菊。



而庭中的自然景物设置则是一贯的皇家园林风格,地势开阔,体量庞大的珍贵奇石错落陈设,高大的古树挺立拔群,旁侧再栽植各种名贵菊花,将富贵大气诠释得淋漓尽致。


而为了表现天子的尊贵,即便是行乐图,道光帝也安坐在敞亭中的三屏风围子罗汉床上,还配了炕桌搭手、脚踏承脚。


为了进一步衬托,罗汉床背后两旁各设一高花几承托菊花盆景,更有一件硕大的屏风将罗汉床虚虚包围。屏风上满绘山水风光的水墨画,不仅能为秋庭赏景活动增添些许风雅诗意,还可展现帝王坐拥万里江山的豪气。



而一旁的皇贵妃则坐在一件十分别致的圈椅上。这件圈椅上方椅圈圆浑,靠背搭脑都做曲线以贴合人体,搭脑上方似乎还接书卷式平台,承托起了一件小瓷瓶。


下方四腿腿间装拐子纹牙板,足底则落在带龟足的底板上,底板似为可活动设计,拉出一半可作脚踏使用。



遍览此图,我们似乎还能发现一些特别的细节。赏石千年不朽,秋菊逢霜不败,古松四季常青,鹤乃长寿仙禽,连贵妃的发簪和游廊的瓦当上,都有十分明显的寿纹,可见此图中深藏的祝寿之意。



秋庭爽朗,秋光盈满,正是良辰好景、欢娱地。


-  END  -

提示】正大新闻版权归属正大所有,如有转载,请说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