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邮箱登录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 斗乾冬始 | 传统家具如何适应寒冷冬季?
  • 正大拍卖2022-11-13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霜降后十五日,斗指乾,为立冬。”立冬节气的降临标志着冬的起始。


生气闭藏,水冻地坼,万物休整,逐渐逼近的苦寒也迫使人们在日常生活方式与用具上大做文章,以顺利度过寒冬



清 郎世宁《弘历雪景行乐图》 故宫博物院藏


从远古先民建起的半地穴式房屋,到明清宫廷中的火墙与暖阁,古人在保温取暖一道上可谓是内外兼顾,各种取暖设计更是含金量颇高。


今天,就趁立冬之时,看看传统家具如何应对寒冬。



立冬·床榻


如李渔所言:床也者,乃我半生相处之物,较之结发糟糠,又分先后者也。”半生相伴的床榻,是家具改造的重点对象。


唐宋时期流行的一种“火笼床”,这种床榻面正中开圆口,口中嵌火盆燃炭取暖,人则坐在圆口两边,背后还有床栏作靠背。据说《重屏会棋图》中就有描绘这种特别的床。


五代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北方地区,为了应对更为寒冷的环境,人们还发明了“炕”。


如清人曹廷栋《养生经》中介绍:“北方作地炕,铺用大方砖,垫起四角,以通火气。室之北壁,外开火门,熏令少热, 其暖已彻昼夜。设床作卧所,冬寒亦似春温,火气甚微,无伤于热,南方似亦可效。



可见是一种用砖、坯等砌成的台子,下面设洞,连通烟囱,通过烧火取暖,相当于是设置了火灶加热的床。


炕的出现也源于人们起居习惯的转变,在垂足而坐之前,经常坐卧在地面的人们更倾向于在地下设置管道,使热气流通,也就是中国古代版地暖


地暖构造示意图


而地暖的设计一直延续到了明清时期,《红楼梦》中有一回王夫人就提到:“老太太不如挪进暖阁里地炕上倒也罢了。”至今我们还能在故宫中看到这样的炕床与暖阁。


清  孙温《红楼梦》 旅顺博物馆藏


故宫养心殿东暖阁


对于善经营生活美学的明清雅士而言,暖室也是营造园林时必不可少的一处设计。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还特别提到“暖室不可加簟,或氍毹为地衣亦可,然总不如细砖之雅。”


古人还十分善于在床榻软装上下功夫,床帐与床屏也能起到避风御寒的作用,人们会根据季节与喜好挑选碧纱、厚布、丝绸等不同织物。


宋高宗楷书《女孝经》马和之补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元时期有一种以纸为原料制作的“纸帐”因性价比高颇受欢迎,陆游在《道室晨起》中就描写过自己用纸帐的场景:“纸帐晨光透,山炉宿火燃。”


纸帐还被文人雅士赋予了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宋代的“梅花纸帐”清名远播——文人在纸帐上描绘梅景,或把插梅的花瓶挂在床脚四柱,使得梅影能映照在纸帐上。疏影横斜,尽是文人雅趣。



床屏的历史更是相当悠久,山东诸城汉墓画像石上就可见带屏床的模样,后世绘画中也常常描绘这种几面装屏或设围栏的床,屏甚至从额外软装变成了床设计的一部分。


比较特别的是,宋代还出现了一种单独放在床头用于挡风的小屏风,名为“枕屏”,欧阳修《书素屏》中写的就是这种枕屏。


(传)南宋 赵伯骕《风檐展卷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当然,这种在现代人看来十分鸡肋的家具其实明代以后就很少使用,至今更是鲜见。


这是因为宋时人们居住的建筑墙板较薄,屏风能起到的挡风作用便十分客观,而明代以后砖墙在建筑中的广泛使用有力地解决了避风这一难题。



立冬·桌椅


如前所述,炕在冬季生活中有着极强的存在感,为炕配套设计的家具也是过冬必不可少的用具,如炕桌、炕案等。


这种独特的矮型家具专门用于宽大床榻上使用,除了读书写字,文人还可以用它承托一些雅玩小件,在床上也能尽享生活情趣,存世的炕上家具不在少数。


故宫家具馆


清中期 紫檀夹头榫云纹炕案 研习社珍藏


当然,久坐于床未免容易陷入惫懒,书房生活,还是得正襟危坐于书桌前才行。但此时取暖多用火盆火炉,这种取暖方式不仅提供热度有限,还会导致房中满是呛鼻尘灰。


清 《胤禛行乐图册·围炉观书》 故宫博物院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充满奇思妙想的李渔在椅具雏形上做了精巧改造,设计出了【暖椅】


暖椅比太师椅更宽,可以容纳人的周身,但它的靠背比起睡翁椅又更挺直一点,便于兼具坐卧两种使用方式,当然主要还是为了坐。暖椅腿部前后都设门,左右则是封死的木板,臀下和足下还要用栅栏设计,便于暖气温暖人体。



臀下的空间正是暖椅设计的核心之处——以薄砖和铜制成的抽屉,可以用来储纳燃烧的炭火,这正是暖椅热量的来源。炭火还要用细灰覆盖,这样可以使热度和缓,不至于烫伤使用者。


完成了核心设计后,李渔还为暖椅增加了许多奇妙的小设计,使其具有更多功能,譬如置放于椅前的扶手匣,可作几案面板使用,还可储纳笔砚书本,还可以直接挖去一块,填上端砚粘牢,更可以便于研墨使用......



制作复杂的暖椅是李渔的个人设计,古人在冬季时更多使用的是熏笼熏笼出现较早,它本是一种熏香器具,常以竹条编成镂空状,中间置放香炉以燃香熏衣,亦可取暖。


发展到明清时,人们已经巧妙地把熏笼的核心设计融入坐具中,《红楼梦》中便提到宝钗、邢岫烟等四人“围坐在熏笼上叙家常”,宝玉还赞叹“好一幅冬闺集艳图”。


清  孙温《红楼梦》 旅顺博物馆藏


这种熏笼其实就是用木材打造出一个内部中空、四面封锁、顶部镂空的空间,然后在内部放置炭盆,利用炭火暖气。因为这种坐具多是贵族家庭使用,他们还会在炭火中放上香,取暖的同时还能熏香,所以名为“熏笼”。


清 缂金地玉堂富贵椅披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和床榻一样,椅子也有属于自己的软装——椅披


椅披起于唐宋,盛于明清,在古代绘画中还可常见。它本身是为了弥补椅凳太硬的缺陷而使用的,可以大大提升使用时的舒适感,还可以对椅子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使用保暖性能较强的毛皮或,也是人们应对寒冬的一种办法。


清代官员冬季的兽皮椅披



立冬·火盆架


若想冬季在取暖,无论贫富,绝不可少的便是火盆。身份地位的差别往往就体现在火盆的原料、造型、工艺甚至其中的燃料。


清 张镐《绘高宗御题范成大烧火盆行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掐丝珐琅八吉祥纹火盆 故宫博物院藏


为了进一步提升火盆的实用功能,古人甚至还为火盆设计了专门的火盆架用以置放火盆。


火盆架往往造型比较简单,以方圆两种为主,高矮兼有,便于放置在不同地点。高者可立于室内地面,低者可放在炕上,虽然火力有限,但绝对是“指哪暖哪”。


清 黄花黎有托泥五足三弯腿火盆架 恭王府藏


目前还可见许多明清时遗留下来的火盆架。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还提到了一件特别的高火盆架,只可惜已被不识货的匠人改作杌凳:

高火盆架像一具方杌凳,但板面开一大圆洞,以备火盆坐入。四根边抹,中间各有一枚高起的铜泡钉,支垫着盆边,以防盆和架直接接触,引起灼烧。


清  孙温《红楼梦》 旅顺博物馆藏



-  END  -

提示】正大新闻版权归属正大所有,如有转载,请说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