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竹材的自然属性缺陷并不利于竹制器具的流传。仿竹器具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清 黄花梨无束腰竹节纹炕桌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仿照竹之形,效仿竹之韵,独有的仿竹文化也由此逐渐成型。
今天,便来说一说仿竹器具。
仿竹器具的历史根源
仿竹器具即模仿竹材的纹理、造型及神韵,或写实,或写意,以求再现竹素雅清高的气质。从文房小器到大型家具,从木器到瓷器,均有涉及。
清 黄花梨雕竹节纹平头案
而追溯仿竹器具形成的原因,即出于竹材自然属性的限制,使得竹制器具的保存尤为不易。
清 黄花梨仿竹节圈椅 檀香山博物馆藏
清乾隆 湘妃竹黑漆描金菊蝶纹靠背椅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郑燮 竹石图轴(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仿竹器具之文化寓意
清乾隆 紫檀雕竹节纹长条桌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紫檀雕竹节纹长条桌(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黄花梨仿竹方桌
在明清时期,仿竹器具对竹叶造型的模仿也很常见。
清早期 黄花梨裹腿竹纹方桌
竹子的竹叶,一年四季凌霜傲雨,葱绿青翠。在竹文化当中,竹叶冬青也象征这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优秀品质。
此外,竹子的根深扎于地下,蜿蜒交错,能屈能伸,在明清时期的竹文化中,竹根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顽强不屈的风骨,故而也有仿竹根形的器具存在。
仿竹器具之家具
清中期 红木理石面仿竹节枨方桌(局部)观复博物馆藏
虽然不能证明硬木家具中的圆形剖面的各种结构就是直接从竹家具演变而来,但是不可否认,由于竹子易得且易于弯曲,竹家具中各种曲线元素对后来以圈椅为代表的硬木家具产生了很大影响。
清 黄花梨仿竹节圈椅 旧金山工艺和民俗艺术博物馆藏
明清时期的仿竹家具种类繁多,坐类、置物类及橱柜类等均有所涉猎。
明代的仿竹家具较为简洁,只在结构特征上模仿圆竹家具。
明 黄花梨仿竹节纹玫瑰椅 美国明尼阿波里斯艺术中心藏
清中期 红木理石面仿竹节枨方桌 观复博物馆藏
仿竹家具的用料尤为丰富,既有黄杨木、柏木、核桃木等普通木料,亦有黄花梨、紫檀木、酸枝木等高级硬木,满足不同阶级对仿竹家具的需求。
清 慈禧皇太后吉服相 故宫博物院藏
上至皇宫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皆可实用,仿竹家具也得以广泛的流行。
仿竹家具作为一种逆向的模仿装饰,也足够可以窥探出中国人对于竹的情结之深。
尤其是用价格昂贵的高级硬木来仿竹制家具,不但保证了材质的经久耐用与竹的神韵,更能显示出明式家具贴近自然的拙朴以及雅致的意趣。
仿竹器具之文房器
除仿竹家具之外,仿竹器具的一大重要构成部分就是文房器。
玻璃胎画珐琅竹节式鼻烟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房器向来是文人雅士追求雅趣生活的不可或缺之物,不仅要具备实用功能,更讲究雅致格调。
而明清文人以竹为雅,故而其桌案之上常常放置仿竹样式的文房器。
明 青玉竹节杯 故宫博物院藏
这些仿竹的文房器往往造型逼真、质朴而清雅,在气质上与明清时期文人士大夫的贵而不骄、贫而不优的恬淡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笔筒、笔架、镇纸、臂搁、笔洗等常用文房器均可见到仿竹样式的身影。
明代 黄花梨竹节工笔筒
清代时期,出现了许多以动物骨牙(如象牙)为料的仿竹样式文房器,多是供皇宫贵族使用的。
清中期 象牙雕竹节式臂搁 故宫博物院藏
仿竹器具虽为仿制,然极富匠心,与今日仿制之意截然不同。
它汲取了竹制器具的长处,将竹材的天然意蕴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巧妙回避了竹材质之短处,可谓扬长避短的典型代表。
清代 红木竹节工博古架(一对)
通过对仿竹器具的追溯,可以看出仿竹器具的文化本质就是文人节操观的具体体现,既是古人崇尚天人合一的直观表现,亦是文人雅士追求坚韧品格的隐喻表达,竹的形象与结构构成了仿竹器具的装饰特色。
- END -
【提示】正大新闻版权归属正大所有,如有转载,请说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