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邮箱登录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 罗汉床到底为什么叫“罗汉床”?
  • 正大拍卖2024-03-31

王世襄眼中“最理想的卧具”



对于中国人而言,“名字”是一个能总括全部涵义的符号,它帮助我们认识世间万物,也能帮助我们被他人所认知,甚至还寄托着取名者的情感与期盼。取什么样的名字,是每个中国人都相当热衷的话题。


从这一角度反推,小小的名字里往往有着大大的学问。譬如我们之前聊过的“醉翁椅”,虽一字都未提及醉翁椅作为家具的形制特点,却比详尽的造型说明更让人印象深刻,这种命名方式可以说是独辟蹊径。


在纷繁的中国传统家具中,这类别出心裁的名字不少,我们今天要探究其命名源头的“罗汉床”便是一例。





明末清初 十七世纪 黄花梨罗汉床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关于“罗汉床”命名来源的说法历来有几种,但无论哪一种都无法否认它与佛教中“罗汉”的关系。


一说认为罗汉是这种床的主要使用者,他们白天在上面打坐,晚上就在上面睡觉,故而罗汉床坐卧两宜。为什么不叫“和尚床”、“沙弥床”?


因为一般的和尚是睡通铺,他们的房中不会有罗汉床摆放,有身份的、能被称为“罗汉”的高级别和尚才可以使用这种卧具。


清 丁观鹏《无量寿佛图》 故宫博物院藏


从古籍中查询“罗汉床”三字,我们可以发现《洛阳伽蓝记》中正有一处

“山中有昔五百罗汉床,南北两行相向坐处,其次第相对。”


《洛阳伽蓝记》成书于公元547年(东魏武定五年),正是佛教传入我国的早期,其记述了洛阳城劫前城郊佛寺之盛,对寺院、庙宇等佛教相关人物、传说、逸闻都有着详细记载。



要知道上句中的“罗汉床”是否是我们所了解的罗汉床,还需要结合整本书中关于“床”字的记述来确定,毕竟“床”的概念一直到唐代还是模糊笼统的。


书中另外还有三处出现了“床”,分别是:

白象者,永平二年乾陀罗国胡王所献。背施五采屏风、七宝,容数人,真是异物。——卷三

王著锦衣,坐金床,以四金凤凰为床脚。——卷五

王妃出则舆之,入坐金床,以六牙白象四狮子为床——卷五


可以明显看出,《洛阳伽蓝记》中的“床”都与“坐”有关,它指的更可能是一种坐具。再结合前文“罗汉床”的出现地点是“山中”,且有五百之数,基本可以肯定这里的“罗汉床”更可能是“禅椅”一类的佛教坐具,与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罗汉床”相去甚远。


西魏 敦煌二八五窟壁画


北魏时期 敦煌257窟西壁中层壁画


若是从佛教人物相关的绘画中寻找“罗汉床”,我们恐怕也几乎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敦煌壁画中的佛教人物确实有使用较宽大的、类似床榻的家具,但这种家具与罗汉床相去甚远。


这种家具形制方正,面部宽平,上部还会加设华美的纱帐、顶盖等,以显示讲经人的尊贵。家具腿间则是并列的壸门样造型,这其实是唐代十分流行的局脚床,周昉《调婴图》中就有同款。



盛唐 敦煌103窟 维摩诘经变图


五代时期 敦煌61窟 维摩诘经变图


唐 周昉《调婴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有人认为,罗汉床其实是在弥勒榻基础上发展而来,从名字来看,“弥勒榻”和“罗汉床”确实似乎师出同门。


钻研长物之学的明代文人在书中具体记述了弥勒榻这种家具,而且都将弥勒榻与短榻等同:

高尺许,长四尺,置之佛堂、书斋,可以习静坐禅,谈玄挥麈,更便斜倚,俗名“弥勒榻”。——文震亨《长物志》

高九寸,方圆四尺六寸,三面靠背,后背少高。如傍置之佛堂、书斋闲处,可以坐禅习静,共僧道谈玄,甚便斜倚,又曰弥勒榻。——高濂《遵生八笺》



明《金瓶梅》刻本插图之一


文氏之言较粗略,但高濂明确提到的“三面靠背,后背少高”,正是罗汉床区别于其他床榻的一大特色。从这段描述来看,除了尺寸大小,我们甚至看不出弥勒榻与罗汉床的明显区别。


从这一角度看,比起弥勒和罗汉等正儿八经的佛教人士,修习佛理的业余爱好者文人雅士们似乎与这种家具关系更密切。它们成为了“佛堂”、“书斋”等重要环境的组成部分,帮助文人雅士在闲逸的休憩时光实现心灵的自由无羁。


清 禹之鼎《会真全图》 切斯特比替图书馆藏


关于“罗汉床”命名的说法,还有人认为它更可能是来自于某种相似点,而具体是什么相似点,也有几家之言。


一则源于外在形式上的相似:有人认为罗汉床的三面矮围子像建筑中的罗汉栏板(只用栏板而无望柱、两头用抱鼓石的栏杆),这种栏板多见于京郊园林和石桥上。


肉眼可见的相似确实让人不由得信服,但这一名称也是明清常用,它与罗汉床应该确实有关系,但谁在先谁在后,也值得商榷。


罗汉栏板线图


还有一说认为罗汉床腿脚结构的弧度像大肚罗汉的身体曲线。罗汉床的腿脚结构并不特殊,这其实就是传统家具中常见的马蹄腿,桌案椅凳均有,若是它能成为命名之据,想必还可能会冒出“罗汉桌”“罗汉凳”之流。


与之相似但更具有说服力的一种说法则将目光集中在了牙板造型上,彭出牙板曲线弧度较大,有“罗汉肚皮”之俗称。



另一种则是内在精神上的相似:罗汉床身量不高但四方平阔,整体显得结实且稳定,这种让人信赖的气质正与罗汉坚定向佛、毫不动摇的精神相似。


二十世纪 黄花梨攒接万字纹三围屏罗汉床 研习社珍藏


明弘治十年 铁罗汉像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红善伯洞石雕戏狮罗汉像 研习社珍藏


-  END  -

提示】正大新闻版权归属正大所有,如有转载,请说明出处